表外风险加剧


  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业贷款在2009年大幅上升,2010年则降到了8.3万亿元,似乎2009年贷款猛增的势头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最近央行出炉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除新增贷款,还包括资本市场融资和银行其他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提供的社会融资总量。其中银行的表外业务贷款从2009年的1.6万亿元急升到3.8万亿元,增长1倍多;同期企业债的发行量,在2009年和2010年时分别为1.3万亿元和1.2万亿元。

  如果把本外币贷款、银行表外贷款和企业债三个融资渠道筹措的资金量加总,建构一个社会债务余额,那么全社会在2009年和2010年透过以债务融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为13.4万亿元。

  基于央行只公布了从2002年开始,每年从不同渠道获得的融资总量而非年底的总债务,因此,若要计算各年底社会的债务总额,需要先设定一个起点——假定2001年底时社会总债务余额和银行贷款余额基本一致,然后在这基础上以每年的新增融资总量来测算各年底的债务余额。这个假设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在2002年以前,中国的债券市场和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都十分小,因此社会总债务应几乎等同于总贷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