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某个企业的产权争议,多少年来,早已老生常谈。化公为私,或者收归国有,两种不同结局,都各自上演过N遍。游戏规则有多少迷宫和漏洞,人性深处有多少贪婪和盘算,历史和现实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弯弯绕绕,就算把这些统统考量在内,冯永明和伊春市政府,关于光明家具产权的较量,可能的家破人亡程度,还是罕见到让人触目惊心。
冯氏兄弟四人,冯永明一审获刑死缓,其他三人获16年至无期徒刑不等。冯氏兄弟上诉,指政府“抢劫”;政府方面直陈:冯氏可恨,赢利时是私有企业,亏损时就变成国有企业;历届市政府对冯永明一再退让,直到再退就是万丈深渊时,才“毅然出击”,对冯氏兄弟提起法律程序。
从小木匠到“中国家具大王”,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省工商联副主席走到股权贪污8亿被判死缓,“红顶”到“灭顶”,“光明”到黑暗,这中间到底有多少故事?冯永明的人生惨剧中,到底背负了几十年来多少中国企业家们共有的命运阴影?
“家具大王”命悬一线
在S*ST光明“新生”之际,它的前实际控制人、“家具大王”冯永明却濒临生死关头。曾经叱咤风云的“红顶商人”冯永明,究竟怎么了?
2011年7月6日14时,S*ST光明股东大会如期举行,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毫无意外地获得通过。S*ST光明的大股东由光明集团变成深圳九五投资有限公司为时不远,中国家具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将华丽转身为黄金股。
就在S*ST光明获得新生之际,其前实际控制人、“家具大王”冯永明却濒临生死关头。
2011年1月14日,伊春市中级法院宣判,冯永明犯贪污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冯永明不服判决,努力上诉,但形势并不乐观。
“9·25事件”
2008年9月25日中午,冯永明在家中吃完午饭,拎着包急急忙忙出了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时隔近三年,冯永明的妻子李亚清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细节。她说:“那天下午大约四点多钟,他给我打电话说要去哈尔滨出差,晚上不回来了。”
当晚7点左右,李亚清让女儿冯丽嘉给冯永明打电话,询问是否平安到达,却发现他已关机。9点钟,冯丽嘉又打了一遍电话,还是无法拨通。母女二人当时并未太在意。
10点多,李亚清正准备睡觉,突然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呼啦一下,进来五六个人,有的穿警服,有的穿便服。”
李亚清听到“有事需要你们配合调查”这句话时,才意识到:冯永明出事了!
来人迅速控制了李亚清,又冲进了冯丽嘉的房间。冯丽嘉哭喊着大叫:“你们出去,让我穿上衣服!”
“孩子,别哭,赶紧穿衣服,你爸出事了!”李亚清喊。
随后,母女二人分别被送上警车,押到了公安局。
这时,冯永明也被关押在公安局。卷宗资料显示,冯永明被拘传的准确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17时,第一次讯问结束是9月26日凌晨4时左右。
这就是震惊伊春的“9·25事件”。
李亚清说:“我们后来才知道,那天他在一个高速公路的收费路口被抓走。”
卷宗显示,早在2008年9月14日,伊春市委就给伊春市公安局、伊春市检察院下发了“交办函”:“冯永明有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等重大问题”,责令组成专案组,依法调查处理。
2008年10月6日,S*ST光明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冯永明被依法刑事拘留的公告;10月9日,有关部门宣布,专案组已全面进驻S*ST光明与光明集团的联合办公楼。
10月12日,伊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经有关部门侦查查明,冯永明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职务侵占四项罪名。
11月1日,冯永明被正式批准逮捕。
风光的过去
1953年出生的冯永明,二十岁时成为伊春五星木器厂的学徒工。聪明好学的他很快便习得一手好木匠活,从此与家具结下不解之缘。
1979年,冯永明当上伊春市消防器材厂厂长。他头脑活络,利用“梯子厂”的车间组织生产家具,并将家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几年后便带领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走出亏损。
1985年,冯永明设立的伊春木制品工业公司与福仕(香港)企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伊春光明家具有限公司。其中港方投资280万人民币,中方出资340万元,中方持股55%,港方持股45%,冯永明担任副总经理。
几经周折,当初的合资企业发展为以家具制造为主业的光明集团。1995年,光明集团被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中国组委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进步评价中心授予“中国家具之王”称号。“伊春光明,深情款款”的广告词成为伊春的一张名片。
1996年4月,光明家具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家具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4年,世界权威机构评审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光明家具位列中国家具行业第一位。
“红顶商人”生死关头:从“红顶”到“灭顶”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