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这里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是周朝初期由周公制定的、以礼乐来教化社会的一整套体系。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大家对周礼、对周代所奠定的中华文化传统都推崇备至。这也是周文化经过孔夫子的整理发扬,不断延续,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的原因。当然,周文化更为深邃的思想,是来自于《周易》。周公把《周易》思想中关于社会、人群之间的相处之道,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具体就表现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里面。
到了孔夫子的时代,经过时代的更迭,周礼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从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总之越往后,知识分子们就越是感叹礼崩乐坏。乃至于到了宋朝,大儒程明道有一次到寺庙里去参加一个法会,看见那里的礼仪非常庄严、肃穆,法会完后就非常感慨地说:“三代礼乐,尽在佛门矣!”在宋代,虽然现代人认为是达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峰,但是在社会生活层面,也已经看不到上古三代那庄严、精细的礼仪了。
当今社会就更是如此了,仍然也只是在寺庙里保留了一些。我们到大慈寺、文殊院去,看僧众上殿的时候,如何燃香、如何行礼、如何念赞,看到在大法会的时候把各种法器摆放出来,吹拉弹唱,一应俱全,感觉确实还有些古礼的味道。一般的社会生活中,的确就没有了。并不是说我们非要去恢复古礼,但是,人与人之间起码的礼仪、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基本礼仪,还是应该有的。我们看西方人,看东亚的韩国、日本,乃至南亚诸国,恐怕都比现在的中国人讲究礼仪。
要把中华文化中的优秀礼仪传承下来,或者是部分恢复,或者是制定出新的行之有效的礼仪,的确是非常难。难在哪里呢?就是文中说的“待其人而后行”,得是那个人才行!如果这个最高领导人的德性修养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那么,也不可能真正把古礼的精神重新树立起来。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事。台湾的星云大师明年一月份要到成都来,《读城》杂志已经在准备做一个专访。因为那里的记者们对佛教不熟悉,就想到请我出面作为特约记者,去给星云大师做专访。我以前没有太留意星云大师,只知道他的活动能力特别强,和很多政治人物的关系很好,佛教事业做得很大。以前心里就总是觉得,佛教嘛,更重要的还是修行,而不是社会活动,所以一直以来觉得,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菩萨。这几天因为要采访,我就专门查找了有关星云大师的资料。这一查才发现,星云大师原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现代社会里真正的大菩萨!
星云大师从小出家,二十多岁孤身一人到了台湾。那时很多和尚都还俗了,但星云大师一个人来到宜兰的山区里,和最穷苦的原住民生活在一起,在他们中间传播佛教。他在一个破庙子里一呆就是几十年,没有什么大护法作供养,而是跟最穷苦的人打成一片。后来因缘成熟以后,就在佛光山建道场弘法,把佛法传遍了全台湾,后来更传遍全世界。对此,我专门做了一个统计:四十年以来,在全世界五大洲,包括非洲、澳洲,在星云大师名下,共建立了200多所佛教道场、20多所图书馆、9所美术馆,还建了4所正规的大学,其中在美国的西来大学,是正式进入美国“西区大学联盟”的会员大学,也就是所谓的“常春藤大学联盟”。同时,他还建立了几十所中小学,另外,还有12家出版社、16所佛学院,以及大量的慈善机构、医院,还建了佛教电视台,办了佛教日报等等。现在,有人甚至说星云大师相当于中国佛教界的马丁•路德。
星云大师确实改变了佛教自宋明以来一落千丈的境况,使佛教在台湾重新兴起。台湾现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是佛教徒,虽然不能说是星云大师一人之力,但星云大师绝对是贡献最大的高僧大德。
当初,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时候,为了推行基督教搞了很多的政策,甚至基督教徒出国的时候都有很多优惠条件,可最终基督教也没有盖过佛教。后来大陆开放了,当星云大师到大陆访问,见到了中国佛协的赵朴初会长。赵朴老就对星云大师作了一个评价,说当年释迦牟尼佛没有完成的事业,星云大师都完成了!这个评价真是太高了!星云大师把佛教传遍了全球五大洲,几百万人成为佛光山的会员,的确非常了不起!
前一段时间,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去世了。他曾经到佛光山去见星云大师,回来以后非常感慨。他说星云大师就是“五百年一出的圣人”。这个是借用孟子的话来说的,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尧舜之后五百年有商汤出世,商汤之后五百年是周文王,周文王之后五百年是孔夫子。在孔夫子之后,如果真正称得上圣人的话,那就要在佛门里找了。像玄奘大师就可以称为圣人,六祖慧能大师也可以称为圣人。所以,王安石后来说,成周三代圣人多出在儒门,两汉以后圣人多出在佛门。
所以,“待其人而后行”,的确需要像星云大师一样的人,才能把这些古礼、这些最优秀的文化传统重新恢复和发扬起来。一般人没有这种德性和修养,没有这么大的功德,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所以这里就说了,“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不是有至德之人出现,大道是不可能凝聚起来,在人间社会彰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