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卫留成“干事别总想着‘官帽子’”


有感于卫留成“干事别总想着‘官帽子’”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日前在省委五届十次全会上说,干事情不要总想着“官帽子”,否则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不敢干。我们现在所做的许多工作、许多事情,都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条条框框,找到新的办法、新的出路,这样才能打开新的局面,成就一番新的事业。(2011年8月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换句话说,为官必须干事,必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干部心里想着什么,将会影响或决定着他将要或可能去做什么。因此,卫留成所强调的,干部干事情不要总想着“官帽子”,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各级党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始终做到心系人民、情牵百姓,将人民群众当作我们的父母亲人、兄弟姐妹,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重视、切实保障和持续改善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同时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在干事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干部,心里装的不是老百姓的安危冷暖,而是自己的腰包钱袋,不深入群众,不关心民生,不配当人民公仆。

  一个人成长为国家干部,是经过组织上经过多年培养和精心选拔上来的。因此,干部必须始终忠诚于党,为党分忧,对党负责,对国家和集体负责。也就是说,干部不是头衔,不是级别,而是一种责任,头上的“官帽”也不是一种身份的显要,而是责任的担当和使命的要求。各级党政干部,一定要有敢于负责、勇于担责、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勇气和志气。遇到矛盾和问题、危险和灾难的时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不退缩、不回避,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把当甩手掌柜和背手干部。而反观时下,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当“太平官”,做事缺乏胆气,不是想方设法把事情干成,而是一听到议论,就摇摆不定,畏首畏尾;一见到困难,就退让避缩,不但干不了事,干不成事,还经常坏事,全然失去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干事必须求实、务实、踏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干事创业,造福百姓,为长远打基础,为后人留财富,做到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调子要低、工作要实、效果要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盲目追求攀比低水平的速度,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绝不给后人留下包袱负担,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经得住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当官干什么,做官为什么?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的问题。只有厘清了目的和意义,并正确处理好“当官”与“干事”的关系,才能真正把事情干好、干成。正如卫留成所说,“当官”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做事,做事不是为了“当官”。作为领导干部,组织把你放到重要岗位上,不是让你做官当老爷,而是让你去干事,领导推动一方改革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对于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只要我们厘清了思路,把握了政策,就是有再多的议论、再大的困难和风险,也要大胆去决策、大胆去推动、大胆去落实。要知道,你不做事,耽误了一方的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

  归根结底,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很在乎“官帽子”,常常想着“官帽子”,还是看重的是官帽下的权力,或者说看重的是权力所能带来的“实惠”和“福利”,因此,他们也就会趋之若鹜,并且有时还不择手段去投机钻营,唯官是“瘾”。俗话说,大蛇要打七寸。同样,要想彻底根治干部的“官帽瘾”,还必须下大力气在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真正动真碰硬,始终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真正,从而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不滥不乱。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卫留成:耽误一方发展是最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