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这样骗人的


保险是这样骗人的

(编著:叶兴盛、13281580262) 

       做了这么久的保险,拜访过我的亲戚、朋友,也进行了一些陌拜,明白了“保险不是人做”的道理,听到更多的说法是“保险是骗人的”!
 

          哪么保险到底是怎么样骗人的、怎么样让我们上当受骗的呢?

          统计了一下大家的认为,在我从业这么久的深入了解基础上,最终整理成了今天这篇《保险是这样骗人的》,本文仅代表我的个人理解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作为任何凭证,谢谢;

 

第一类、保险营销员说“保险是骗人的”:

 

        很多朋友也许会奇怪,保险营销员怎么会说自己从事的工作是骗人的呢?

        保险营销员是保险整个模式、流程的销售环节实际执行人,营销就是销售,说营销只不过略微包装了一上名头。

        大家都知道:保险行业有精算师(这是其它行业中很少见的工种),保险产品的所有流程都是按绩效考核的,都是通过精算师预先估算过的。为了提高绩效,部份保险公司的实际操盘人就不按规范了,经常搞些“马后炮”的人为因素:

 

         如在增员时:不按国家保险法规定做,招一些年纪偏小、偏老的人员、招一些根本不具有销售能力的人员(甚至招不到18岁的青年、社会流氓等)。在招聘这些人员时,信誓旦旦的承诺“无责底薪、高额佣金、高额有责底薪、高档奖品奖励、全球旅游、退培训费等等”,只要是能附加上去的好处,随着招聘人员的口而信口开河的承诺;还有一些招聘打着招内勤人员、保安、售后服务等人员为名号,实际是变像招保险营销员;

       当不了解保险行业的新人应聘后,先交培训费500元,再交800元押金(这两笔费用各家公司不一样)。交完这两笔钱后才知道:要拿无责底薪、要享受有责底薪等等好处时,必须在某某时间内完成实动上编(实动的标准一般时:卖出几千元的保险产品,备注:实动即是实际卖出去保险产品,实动的标准各家保险公司不一样,一般都在5000元标准保费左右);

        很多新人此时对保险都还不理解,更别说卖出去保险产品了,就在这个迷茫之时,很多推荐老师从旁丛拥新人自己给自己,或是叫新人喊自己的家人购买,以便以后可以享受无责底薪、有责底薪等等好处,部份老师还大言不惭的说“以前我也是给自己买的,或说以前我也是叫自己家人、叫自己朋友买的,或说基本所有卖保险人都是先给自己买的等等”理由,以引诱新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动上编;

        就这样,这些无知的、无幸的保险新人在懵懵懂懂时就给自己、或缠着家人、朋友等以支持自己工作的名义买了不少保险产品,据传闻数据,保险新人的保单是保险公司业绩的3分之2,所于每家保险公司都在时刻招人;

      而哪些打着招聘内勤、保安、售后服务人员旗号的招聘,等到新人交钱后,才会说实话:“要做内勤、售后服务或保安等工作,必须按我们公司的某某规定,先干多久、多久的外勤销售工作,否则没权干这些内勤工作”,就这样,这些应聘内勤的人员又被逼着进入了保险销售一线的队伍;

        如果新人不按要求做,想退出:第一、培训费全部损失,第二、申请退押金可能需要至少5个人以上的领导签字批准才有效,这个流程复杂得让人欲跳楼(我听说过最多的要9个领导签字,还听说一个新人来回跑了20多天才签完字,因为领导不是在公司里等着给你签字辞职的),签完了字,还需要等一个月才能拿到押金,就在找领导签字的这个过程中,一级一级的领导劝说、审视、询问让新人过了后都会郁闷很久;

       一般在3至6个月时间,不具备销售能力的新人,在卖完了家人、亲戚、朋友等后,无法成功开拓陌生市场,最后不得不离开保险公司这个工作岗位,还是得从上面所说的复杂退出流程退出;

       更可怜的是:很多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未赚到一分钱的情况下,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浪费了几百元培训费、几个月时间等,加上这期间产生的车费、房租费、生活费等开资,几千元就可能没有了,让很多家人怨声载道,更加坚定的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很多新人卖不出去保险,被逼离开保险公司后:受到其它行业人的影响、劝说,价值观偏离,越想越觉得保险公司是在骗人的,部份新人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买了保险的,因为害怕被骗越来越多,就选择了退保;结果一退保,损失惨重(据我所知,部份投资连结类万能险,首年退保需要损失80%左右),一看到这个结果,这些从事过保险的新人就更加坚定的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也相信了传言“保险公司的钱拿进去容易,拿出来或赔偿难”,从此以后,世上就多了一批卖过保险、大喊保险是骗人的人,因为卖过保险的人都说保险是骗人的,能有人不信吗?

       当然,也有一部份聪明人士会说:哪去找保险公司的人理论呀,道理是这样的,但要得到真理需要很大的能力:一是、部份招聘方法基本成了通用的潜规则,二是、口说无凭,你见过几家保险公司将招聘的待遇一条一条的写给你、写在合同上的呢?三是、张三推李四,李四推王五,在“一万个理由够不够”的今天,推、拖+理由,有多少人耗得起?

       当然,部份保险公司的人这么做,也确实有点带骗的感觉:而让我也郁闷了很久的是:

        听到这样的话,你又有什么想法?“水清则无鱼,当初,我也是被骗进来的,但我现在赚钱了,我感谢骗我的老师。我骗他们进来,是想让他们跟我一样赚钱,难道这样的骗不好吗?再说了,你将他们骗进来,他们就算是给自己买了保险,他们得到了保障、拿了佣金、领了奖品,你也赚钱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骗局,何乐不为?”这是摘自一个保险营销员的话,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呀,说得我目瞪口呆、郁闷了很久才转过神来,原来“骗”也能做得这么正大光明,不亏是“人才”;

 

          叶兴盛温馨提示:出于防范不规范的操作和人为因素,请在应聘保险行业工作时看清楚、问明白条件,弄清楚工作内容、流程等后,再选择适合的工作工种,不要盲目乐观、冲动,因为一切都是有成本的,也是有风险的,保险同样有风险;

 

 

第二类、保险主管也说“保险是骗人的”:

         (保险营销员向上升职基本都是主管了,包括什么高级营销员、营销经理、主任、片区经理、总监等等,主管的名下都有保险营销员)

          在综合市场拜见一个有一面之缘的客户时,他说“某某公司、某某人做了5年保险,比你叶兴盛更了解保险吧,还有某某公司的某某做了13年保险,也比你叶兴盛更了解保险吧,他们都告诉我保险是骗人的”;

         经验丰富、久经时间考验的保险前辈都说保险是骗人的,能让外行人不信吗?

         几经周折,我终于打听到了这两位保险前辈的大致事迹:

 

         第一位保险前辈是被上述骗法骗进保险公司的,到底是何事、何人激发了她的成功欲望,不得而知;

         只知道:她为了成功转正(转为正式的保险营销员),在前三个月为自己、爱人、孩子买了5件保险产品,导致家里经济紧张,跟爱人的关系更紧张、家人全都不支持他等等。。。。。。。

         为了创业、为了成功,这位女强人坚持下来了,也付出了很多,发誓“要成为有钱人,成为财富自由、人生自由的人”,为了自己的保险事业,最终与爱人还离了婚;

          拼搏几年后,这位保险女强人得了重病,虽然获得了保险公司给付的很多赔偿款,但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在没有亲情的寂寞人生中,尝尽了有钱人的苦头,感受了有钱不是万能的;

          而此时的前夫、儿子等等亲人牢记她说过的话“会成功,会很有钱,有钱就有一切,要让所有不看好她、不支持她的人以后向她低头认错”,所于也都不再理她;

         再后来,这位保险女强人的钱被保姆拐跑了一些,人生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想来想去,想到现在的结局,她认为都是保险这个事业给她造成的,越想越恨,见人也就开始说保险是骗人的了;

 

        第二位保险前辈是个男人,大家都知道,男人卖保险更不容易,因为家庭做主的多是女性,所于有忱边风之说;

         这位男人下海前是交通警察,怎么有缘进入保险的不得而知,听说他是在1997年大下海的背景下进入保险公司的,历经10年磨剑,手下团队有60多人,实属不易;

         但就在2008年地震后,他所在的保险公司推出一个新的管理办法:“为了更好的发展保险事业,辅导好保险新人,方便主管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新人发展上,打造更强、更大的团队,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所有的主管必须在每月15日前实动,否则该名主管不享受当月的方案奖励和当月的所有管理津贴”;

         保险公司这个强劲的“马后炮”,变像给所有主管规定了每月的业绩,而做上几年保险的主管们,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等都基本卖光了, 一面自己每月必须在15日前实动,否则团队就等于白打造了(与自己一点关系没有),一面要带好团队的发展,就在这样的双重压力打击下,所有保险主管们都人心惶惶,这个前辈的团队不到一年就被洗白了,而他自己也在2010年被保险公司下编了,理由是他连续3个月都没有交单、没有业绩(备注:下编是指保险公司收回该保险营销员的内部编号,等同于解除了该名保险营销员的代理权);

         不知道是出于面子过不去,还是出于对保险公司这种人为因素“马后炮”的怨恨,这位坚强的男人、坚持了13年的男人从此见人就说:“部份保险公司的部份操作是带有欺骗性的,一般的人也莫得法的”。

      

 

第三类、保险从业人员的亲人、朋友等说“保险是骗人的”(成交客户都是朋友):

              A情况:可能是诱骗、在上述第一类事件发生时,就会造成保险从业人员的亲人、朋友说“保险是骗人的”,因为他们都身有体会,握有证据;

             B情况:无法负责、基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向新人承诺说,就算以后新人不卖保险了,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都会一如继往、全心全意的为已买保险的客户服务;实际呢:售前和售后服务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保险营销员没有底薪,为了获得保单,所于每个保险营销员在售前都付出了很多,承诺了很多,服务品质肯定是顶瓜瓜;而专门负责售后服务的员工有底薪,也不知道以前保险营销员承诺过什么,抱着“尽力就成”的观点服务,最终导致了服务质量不被客户接受的现实、也不被客户理解;

            C情况:人情保单:虽然说很多的保险公司都在要求,叫保险营销员不卖人情保单,但实际的情况呢,很大一部份保单都是人情保单,特别是亲戚、朋友的,越是熟悉、越是相信一个人的,越好卖点,所于说新人的单多,老人的单少;

           很多保险新人在自己都还未理解保险、还未弄懂保险到底是什么时,也没有拿到、更没有看过保险条款时,就叫亲戚、朋友等支持自己的工作,开始卖保险了;

           而亲戚、朋友等出于对该名保险新人的信任,心想“他跟我都是亲戚、朋友,终不会骗我、害我吧”,所于很多人连保险合同都没有看、连保险条款都没有看,就签字了,收到保险合同后也不留意,随便向家里一放,当真正出了保险事故后,拿出合同来一翻,才发现:这里除外、哪里不在赔的范围,越看越生气,越看越觉得被骗了;当找到这个保险亲人时,才发现他早就不做了,而且可能他还没有自己懂得多;

         D情况:为了保单而走险:因为保险营销没有底薪,全靠卖了以后的佣金,所于部份保险营销员为了保单而走险,为了生存,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不懂而信口开河,将保险条款上没有的保障范围说成了全都保证,加之现在的一些新名词,如“万能险”、“全*福”、“全德保”等等完美名词配合,让很多人听而信之,误以为是全能的、万能的保障保险;

 

第四类、因为不理解,而说保险是骗人的:

           A、部份人想不通,不理解保险的补偿原则,总以为买保险就像买股票、基金一样可以赚很多的钱,分红保险可以赚少量的红利,部份分红利率高的可能赚得多点,但无法确定,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肯定不能跟股票、基金等比的,因为模式和产品不一样,也有可能是保险营销员在推销时,就当股票、基金一样介绍给客户的原因造成;

          B、部份人不理解保险的近因原则、不理解除外责任,只要出了保险事故,他们不去找近因、也不看除外责任,只看保险公司赔不赔钱,不赔钱就认为是在骗人的,这跟保险知识的缺乏有关,只能说是保险公司的基础知识宣传不够,不能完全怪客户;

          C、还有一部份人想不通:为什么小孩的保障很低,除了存教育金的功能外,保障的额度、范围都很低,而50岁以上的老人,很少能再买保险产品的;大家换个思路就明白了,保险公司是营利公司,不是赵公明的慈善机构,老人、小孩的风险最高了,亏本的风险就大了,而且老人、小孩都不具有赚钱功能,都不工作,也就没有缴费能力;一没交钱能力,二风险又大,试想一下你开保险公司,愿意吗?

         D、绝大多数人想不通:在保障期间,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为什么保险公司不退医疗类保费?在保障期间,没发生过任何事,为什么减额缴清、退保等会损失惨重?

                医疗类保险属于消费类保障产品,本身就具有一点赌博的色彩,既然保险公司赢了,自然不会退费;光想到保障期间没事,保险公司没有付出,想过没有,万一在保障期间有保险事故呢?保险公司也要赔很多呀,以常见的100元意外险卡单为例:1年内没事,客户损失的只有100元,万一客户是坐飞机出事了,保险公司可是要赔45万哦,这可是100元的4500倍;用投资学上的观点说“有多大的风险,就有多大的投资”,这是对等的、公平的;

         E、这个社会上的每个行业都存在竞争对手,每个行业都有弱点,部份人为了发展,就会攻击对手的弱点,甚至污化对手的行业,保险这行业也是一样;

 

最后来回答:保险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叶兴盛个人认为:保险公司是按合同办事的,保障的范围、额度等等都是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很明白的,一般不会改变的,所于说保险不是骗人的;

        保险骗人很可能是保险营销员自己都不懂,而误导,当然也可能是引诱、故意误导等,简而言之:保险不骗人,但保险营销员可能会骗人;

          保险行业的规范还需要时间和机遇的磨难,还需要竞争的更进一步加剧,这一天估计在未来三、五年会实现的,也可能更长,让我们共同期待;

         所于买保险要选一个专业的、优秀的、诚实的保险营销员购买,而且保险营销员的每一句承诺性质的话,都要在保险合同条款上找到,否则都不要相信,拿到合同后,还要详细翻阅你的保险合同,看一下开始看到的保险合同条款与最终自己拿到的是不是一样的;

         最后,为了你得到优质的服务,又不伤害到你的亲人关系,我建议所有客户,不要找亲戚保险营销员购买保险产品。因为是亲戚、想到理所当然的互助,他们就可能在服务上不认真、不敬责,最终导致一些难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一旦发生责任事故,说了伤害亲戚、不说伤害自己,弄得理外不是人;

 
 

 

                                                                      祝:买保险、得保障、得快乐

                                                                                               叶兴盛

                                                                                              20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