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品牌之路


  中国是茶的故乡,安徽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种茶、制茶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在中国的十大名茶中,徽茶就占有四席,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纷纷位列其中,安徽虽然名茶众多,是茶叶大省但非茶叶强省。纵观安徽茶叶产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在全国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的企业很少,名茶的“公共品牌困境”也日趋凸显,那么,如何进一步振兴安徽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徽茶产业竞争力和打造徽茶强势品牌呢?

  一、安徽茶叶现状

  茶叶是安徽省传统的经济作物,在全省农业生产、地方经济和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徽省现有50多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余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其中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有16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目前,全省茶产业已基本形成生产、加工、贸易、综合利用和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茶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有数据显示:2010年茶叶产量8.3万吨,较上年增长1.45%;产值约36亿元,较上年增长20%;出口约3万吨,金额57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7%,位列全国茶叶口岸出口数量第三名。

  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茶叶的好坏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安徽省的自然环境和茶叶资源得天独厚,以祁红为代表的红茶,以其独特的“祁门香”位列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以屯绿(又称眉茶)为代表的绿茶,行销世界,被誉为“绿色的金子”;以黄大茶为代表的黄茶,深受北方顾客的青睐;以安茶为代表的黑茶,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被誉为全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以瓜片茶、敬亭绿雪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名茶走出皖南山区、大别山腹地,为徽茶产业创新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安徽茶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徽茶拥有辉煌的历史,拥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牙、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为安徽十大名茶。但其当下面临的种种问题也不容乐观。纵观安徽茶叶产业,总体上存在着重内销轻外销、重高价轻工薪、重生产轻拓展、重名茶轻品牌、重展会轻实效的弊病。

  一是生产方式落后,加工水平较低。加工工艺及设备的陈旧造成了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受制约,产品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产业化经营步伐较慢。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徽茶茶树品种进入了中老年期,亟待更新改造;山区产茶丛栽的现状使同样面积的茶园产量不高;无性系良种技术的发展与外省相比差距大,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营销乏力。许多徽茶企业经销模式相对滞后,还在依托传统的茶市来销售;对产品品牌重视程度不够,营销“近视症”比较明显,缺乏品牌运作的系统思路和理念。

  四是产销联结不够紧密。徽茶品牌众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和龙头企业数量很少、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规模小,品牌弱,带动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没能够有效形成紧密的产业化经营。

  对比全国其他主要产茶省份茶业的发展,安徽省必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各茶叶产区应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改善加工环境,引导茶叶企业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提高茶叶产品制成率,推动茶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茶叶主产区建立专业性茶叶批发市场,活跃茶叶交易,扩大市场容量。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优胜劣汰,培育一批茶叶知名品牌,实施品牌原产地域保护制度,推动优势产区品牌的大联合,打造大品牌,建立大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品牌是产品品质的保证,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在推介名茶的同时,也要创新自己的品牌,重视消费市场的拓展,同等扶持内外销售,促进茶叶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徽茶品牌之路

  伴随着最近几年安徽茶叶的发展,一批徽茶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如安徽天方茶叶旗下的天方、雾里青、祁眉、天柱山;如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旗下的迎客松、大业茗丰;如瓜片中的一笑堂、徽六;如清茗黄牙;猴坑太平猴魁;谢裕大黄山毛峰;徽府茶行等等,但整体品牌价值都不是很高,品牌竞争力也不是非常强,对于提升徽茶产业竞争力和打造强势徽茶品牌,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质量是品牌的根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者对茶叶消费的选择从过去只单纯追求产品质量和口感风味,转变为更加关心茶叶的卫生安全状况。茶叶中的农残问题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要打造强势徽茶品牌,首先要打造绿色茶叶,严把质量关,从茶树种植与培育开始,到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在整个产业链中全面导入并建立了符合ISO、HACCP、GAP、QS等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保证茶叶品质的常年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

  2、科技是品牌的源泉

  品牌的塑造需要科技的背书和支撑,作为徽茶企业,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来打造品牌,一方面是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新品开发、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等方面深化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为品牌背书;另一方面是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改善产品的包装与形态,完善和改进产品品种与品类,进而提升茶产业的品牌附加值,如竹叶青的包装就非常富有创意,模仿香烟的包装形态来包装茶叶,而且包装设计也非常得体,突出了论道竹叶青的品牌内涵。

  3、策略创新是品牌的灵魂

  品牌的打造是靠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不断的策略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对于徽茶品牌的打造,需要在营销策略方面不断积累和创新,如在品牌定位方面树立高度,不仅嫁接高端活动,如徽商大会、全国各地的徽商商会、高端财富论坛等;努力运作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宾馆等指定用品;成为省级以上机构指定用品和对外交流的礼品等等;而且嫁接高端媒体,在一些高端会所、高端媒体、商业杂志等等方面展开宣传,重点瞄准商务和政务两大市场。如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不仅要在重视内销市场的同时搞好外销,搞好市场的布局和定位,而且要创新经营模式,加强终端销售渠道建设,在加大直营店和加盟店连锁经营的同时,发展品牌连锁超市;要细分好客户,分别围绕礼品、团购、大客户、普通消费者等等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A类市场采取专卖的形式(先打造样板,进而通过连锁加盟来快速扩张);对于B、C类市场可以采取专柜(在大型商场和超市)或嫁接区域内大的连锁名烟名酒店,或者与大的卖场合作,搞店中店,在店的选址、产品陈列、系列化的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细节来彰显徽茶品牌魅力。

  4、产业化经营提升品牌价值

  茶叶的延伸空间较大,需要通过产业化经营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不仅可以朝产业后端延伸,瞄准茶食品、茶化妆品、茶主题餐厅和酒店、茶文化等方面延伸,另一方面还可以朝产业前端延伸,围绕茶旅游(可以是茶园的打造,也可是工业旅游)、茶相关纪念品等进行运作。如天福茶叶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延伸了茶叶产业链,同高速公路服务区深度合作,先后在福建漳浦、四川夹江的高速服务区建立了4A级的天福观光茶园,观光园中集茶叶生态种植、茶叶博物馆、茶叶及其系列产品销售、茶叶品尝等多位一体,将茶叶体验旅游与茶文化传播、茶叶销售等融为一体,丰富了品牌内涵和提升了品牌价值。目前,天福茶叶在江苏溧阳的天福茶叶观光园正在建设中。

  5、事件传播提升品牌高度

  品牌的塑造离不开事件营销与传播,作为徽茶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主打徽茶概念,围绕“徽”文化来展开,可以将徽茶与徽酒、徽派建筑、皖烟、徽文化等元素融入或捆绑在一块,如徽茶“雾里青”品牌的快速崛起,其事件营销和传播功不可没,从倾力打造的大型古装黄梅戏《雾里青传奇》到“雾里青”杯“新安读书月”;从“雾里青”杯世界华语诗歌大赛到散文大赛和小说大赛,让茶香里漫出缕缕诗意;从雾里青登上瑞典古船到造势“挑担徽茶雾里青,徒步北京庆奥运”;从嫁接“2010向世界说明中国”主题活动到“雾里青”就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被指定为专用收藏产品,再到全面对接上海世博会,每次事件和活动对雾里青都是一次品牌的提升,通过系列化传播和事件营销策划,让雾里青成为了徽茶中的高端品牌。

  总之,随着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和安徽茶城的建设,徽茶厚积薄发,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际遇。因此,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快资源整合;加强宣传,利用品牌优势,强强联手,在交叉或联合经营等方面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软硬结合,加强定位和传播准确运作,系统化打造徽茶品牌,让徽茶香飘全球,成为国茶的代言人。

  

  作者简介:王唤明,企业顾问,培训师,安徽财经大学教师,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区域市场营销》、《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营销》、《营销策划》、《新基业长青》、《岗位精神》、《细节管理的十堂执行课》等专著,www.diyiyingxiao.com,www.tyngc.org;E-mail:[email protected],咨询电话18901191488;139563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