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赢的养老体制研究


和谐共赢的养老体制研究

可以说希腊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缺陷导致养老保险金压力过大是导致2010年希腊财政危机的最后一个稻草,我国社会养老体制也是漏洞百出,引发的矛盾重重。因此,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好的养老体制既要政府承担起民生社会保障职能,又要发挥市场高效率的优势。本节将遵循共赢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原则,设计一个由政府按人头提供基本养老资金,而其他养老保险资金和养老服务由市场提供的养老体制新方案,以弥补现行养老体制的缺陷,避免出现希腊式财政危机。

一、创新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缺陷分析

⒈养老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第一等行政机关养老保险,第二等是事业机关养老保险,第三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第四等城乡居民。1995年,国家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了以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今年,国家又提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实行了以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容的“统账结合”模式。至此,中国养老保险形成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居民四个等级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三六九等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行政机关人满为患,有的地方出现了企业领导和职工退休前,竞相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大迁移”现象。

⒉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养老保险在私企、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城镇无业人员、农民等人群基本上没有覆盖。基本养老保险中,70%就业人口裸露在社保制度之外,农民工竟高达80%以上。[i]2009年以来,国家开始了把农民纳入养老保险的试点,但是步子还很小。从社保制度的角度看,由于覆盖率太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待遇,在国内销售需求更加难以启动,迫使增长不得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在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必然更加容易受到冲击,大量外向型企业歇业和倒闭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反过来进一步制约了内需的拉动,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在财政刺激方案中也不得不较多依靠项目投资拉动增长,过多的投资又造成大量产能过剩问题。

养老保险运行管理机制不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模式是:养老保险基金缴费按工资一定缴费率缴费,养老保险金支付采用按职工退休前月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这种制度有一个明显缺陷就是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缴费的多少没有绝对关联度,就造成了参保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参保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制度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是收的少,发得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渠道窄,只能购买国库券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或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采取购买国家债券的形式进行增值。加上地方政府还经常挤占挪用养老保险金,结果就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

2、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央政府建立普惠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要是中国公民,从满60岁开始就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60岁老人每年领取500元,以后每增加一岁就增加500元的养老金,这样80岁老人每年就可以领取10000元养老金。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我国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少资金呢?在这里我这样假设我国老年人口比例,61岁人口为4062岁为39,依此类推,99岁为2100岁及以上为1。那么建立普惠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共需要8692.35亿元。将来标准提高根据资源税和所得说收入增长率调整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

地方政府可以设置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因为各地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地方人所得说收入为本地居民设置地方性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模仿中央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制度设计。

政府的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办法。对于中央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金采取直接划入老人账户,对于死亡的老人就停止划拨。对于冒领养老金的给予两倍的处罚,一倍罚款作为养老金退回,另一倍作为举报人员奖金和办案经费,两者各占一半。

3、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并轨。

⑴将社会养老保险改造为商业养老保险。第一,计算出现在每一个社会养老保险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值,包括个人缴费和单位代缴部分,以及这些年来的增值。第二,每年发放养老金标准以个人账户资金增值数为准,本金在被保险人死亡,以丧葬费形式全部返还或者作为继承人养老保险本金。第三,商业养老保险由公民与所在单位自愿参加,缴费的多少也由单位与个人协商确定(或者个人自己决定)。第四,原来社保资金的政策性欠账由中央财政一次性不足,由于地方政府挪用造成的欠账由地方政府补足。以后政府就再也没有必要为养老保险补贴亏空了。

⑵增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1993年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中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是购买国库券及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或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采取购买国家债券的形式进行增值。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化后,也可以像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行房地产、股票、企业债券等多种投资。笔者这里还提出一种新业务,向公民提供一种养老金担保贷款业务,可以说是一种零风险,高回报的业务,比如在我们县银行小额贷款年利率在12%以上,如果社保部门能够开展这种担保贷款业务,扣除运营成本后,回报率至少也在10%以上。

二、创新养老院投资体制

1、我国养老院行业存在问题

我国养老院严重不足,民办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供不应求,服务差。造成这种结果的体制性原因就是公立和民办养老院的双轨制。公办享受国家资金补贴,其收费标准受到政府管制,就造成了公立养老院竞争力明显强于民办养老院,导致公立养老院供不应求,但是院方又不能自行提高收费标准。所以院方只能选择保持价格不变,降低服务标准,在国家服务标准在硬件方面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其标准降低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上。由于民办养老院不能享受国家资金补贴,所以只能提高收费标准,收费相对高,服务质量没有本质差别时,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人老人收入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就造成了市场对民办养老院的需求不足,民办养老院经营状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还造成这样一种不公平,都是条件不是很好的老人,谁能进入公办养老院就看关系的腐败现象。

2、养老院投资管理体制创新

养老院投资管理体制创新也就是消除公立和民办养老院的双轨制。在新体制下,公立养老院与民办养老院区别只是投资主体不同,公立养老院由政府投资,民办养老院由私人投资,都不享受享受国家经营性资金补贴。养老院收费都由企业自己根据市场竞争力制定收费标准,所有的养老院都靠经营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性价比求生存。取消民政部门对养老院的行业管理职能,养老院注册成立直接通过工商注册。

三、后果分析

⑴增进社会和谐。一是可以减少家庭养老压力,以后每个老人都会有保障生活的养老金,不管他以前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享受中央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地方政府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二是梯等式养老金标准,有利于老人发挥余热,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矛盾。三是促进了社会公平。原来那种交得多享受国家补贴越多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分配不公,完全违背了“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则”。

⑵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促进投资,中央财政平均给每一个老人每年给5000元,使得城乡老人都可以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使得经营养老院可以成为一个赚钱的行业,会促进社会资金投资养老院建设。如果全国20%老人需要到养老院养老的话,一个养老院平均200老人养老,中国需要建15万个养老院,一个养老院建设投资需要400万元左右,可以拉动投资6000千亿元。二是解决就业,每个养老院至少需要20个服务人员,可以提供3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是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就业岗位,并带来总共不下400亿元的工资收入。还能直接拉动消费内需7000亿元,间接拉动内需就是数万亿元,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万个以上。

⑶避免希腊式财政危机。原来那种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统包统管的模式为社保资金缺口留下了一个无底洞。一是新的保险机制可以杜绝地方政府挪用社保资金,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政府挪用商业保险公司的资金。二是新机制不会出现保险资金亏损了需要政府补贴的情况,就是说政府不必承担社保基金的经营风险了。三是原来实行是交得多补贴多的政策,补贴数量是无法衡量,并且还要承担企业欠费的风险,以往企业欠费最后都由政府承担了。

⑷公平竞争提高效率。新体制下养老院进入市场竞争轨道,不管是公立养老院,还是民办养老院都需要靠经营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性价比求生存,而不是像过去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关系决定效益好坏。这种体制有利于养老院一心一意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i]扩大社保制度覆盖范围:国际经验与教训 郑秉文 2009042809:04 来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