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工业


  工业化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说到发展工业,往往会有人和破坏生态环境联系到一起。

  作为西部经济落后省份,贵州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发展理念将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面对发展与保护的问题,贵州该如何做?在昨日的生态文明会议上,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生态修复的代价

  地陷、民房开裂、水源受损、耕地被污染……今年,在距离金阳新区数公里的翁贡村,因为煤矿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诸如翁贡村这样的“重灾区”,在金阳的金华镇、朱昌镇,以及花溪的久安乡也存在。数据显示:朱昌镇地域面积56.5平方公里,受灾区域达24平方公里;金华“采空区”达到镇域面积的一半;久安乡7个行政村,均不同程度受地质灾害影响。

  专家指出,采空区的出现,是贵州过去走粗放型工业化路线留下的生态“欠账”。据了解,一个大中型的煤矿,为地方政府“贡献”的顶多是50万元左右的税收和解决300个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但煤矿采完了一旦出现“采空区”,政府需要付出的治理投入至少是税收所得的10倍以上。以朱昌镇为例,几年来对40多户严重受损农房的维护以及对废弃煤矿进行的治理费用投入就达到600多万元,但治理效果仍然很不明显。

  目前,虽然我省开始对其积极实施生态修复,但事实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必将使人们付出更多的代价。

  嘉宾说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盘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发展——贵州选择这样经济、高效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也正是国际上推崇的发展方式。世界多国,一些发展过快的城市,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又回头再来保护生态环境,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贵阳市的工业发展如果能与生态问题统筹兼顾,就能促进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平原支撑力弱的贵州生态非常脆弱,不适合走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路线,但把工业等同污染,这样的观点也是片面的,现在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恰恰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越富的地方环境越好,越穷的地方环境越差。任何一种开发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用生态主动工业,可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殷瑞钰:发展新型工业化,并不是只为GDP发展,也不是拿GDP来挂帅,应该要多方面考虑,是将资源能源有效的利用,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生态屏障的保护

  在全国各地都相继出现近40度的“高烧”天气,2011年的贵阳夏季气候显得格外给力,爽爽的凉风,25度的平均气温彰显“避暑之都”金字招牌的魅力。

  众所周知,人口的迅速增长会让城市环境的物理和几何特性与非城市化地区相比发生显著的改变,由此导致城市外部热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广州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被证实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近年来,热岛强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5月17日,贵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公布,全市常住人口432万人,10年中贵阳增加了60万人。其中内容显示云岩区人口密度达到10233人/平方公里,这一数据已经逼近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

  贵阳之所以能够抵抗这一“热浪瘟疫”,除了自身地理条件决定之外,专家认为,环城林带的实施建设功不可没。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贵阳建成了长70公里、宽1公里——7公里的第一环城林带,形成了全国省会城市中独有的森林景观,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护最好的中心城市。从2002年开始,贵阳开始建设二环林带,在原有林地102万亩的基础上,贵阳市投资超过1.9亿元,新造公益林30多万亩;二环林带选用的42个树种没有针叶树。在新造公益林中,香樟、杜英、广玉兰、竹等树种,改变了以往营造纯林的模式,观花、观叶、观果、观形植物合理搭配。截至目前,总面积13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已经形成。两条林带绕城,让贵阳人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享受绿色。

  嘉宾说法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新型工业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但再新型的工业也会排放,只是排放多与少的问题。建议贵州必须特别注意森林的生长周期,特别是要控制好现有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和企业排放量,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碳汇制度”控制碳排放量,从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寻找一个结合点。

  企业的责任与机遇

  近几年,很多企业在发展中,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的甚至对环境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导致发生很多安全事故,绿色发展融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后,这样的事情将不再被允许。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认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针只有符合国家的发展形势才能在未来占据有利的地位。

  在本次生态文明会议中,不仅仅是政府,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主动融入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发展队伍中,开始试水未来的企业转型。

  嘉宾说法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中国发展当前最大的空间和压力都在工业减排方面,国家对此也已经出台各种各样的支持政策,对众多企业来说是发展的好时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必须具有绿色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才可以长期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企业转型过程中,要研究在大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调整战略,更新技术,才可以赚更多的钱。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积极投身到新型工业中的绿色产业中,对企业来说是责任更是机遇,当前绿色产业全国银行都在追逐,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的资金支持,但是作为新兴产业,要颠覆改变人们的传统习惯需要经历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广和鼓励企业去选择绿色产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闫长乐: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样重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大环境当中,企业在发展、在赚钱的同时,还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要把赚钱当做唯一目标。——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