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英文缩写为BYD,王传福说,BYD就是Build Your Dream (建造你们的梦想)。回归A股的BYD,真的能建造A股投资者的梦想?
2011年6月21日,比亚迪以18元的发行价格登陆A股市场。同一交易日,比亚迪在香港的收盘价为21.7港元,按每港元0.8302元人民币的汇率折算,比亚迪H股的价格为18.0153元人民币,与其A股发行价格基本持平 。
如果我们把6月21日比亚迪的A股和H股的价格视为1,,上市首日,比亚迪A股的价格为1.4139,首日上涨41.39%,而其H股在同一交易日的价格仅上涨15.90%。自6月21日至7月14日,这一期间A股的上涨幅度为66.67%而H股上涨幅度仅为5.99%,这一期间A股最大上涨幅度为86.61%,而其H股最大上涨幅度仅为27.65%。这一期间,A股总是溢价于H股交易,最大溢价倍数为1.6480,即A股相对于H股溢价64.80%。
比亚迪的A股和H股显然具有相同的现金流量,比如具有相同的红利,如果A股投资者和港股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报酬率,那么对于相同的现金流量,他们只需支付相同的价格。为什么比亚迪A股大幅溢价于其H股?
答案只有一个词:那就是“炒新”!
2011年7月6日在创业板上市的东宝生物和冠昊生物,在上市首日的最高股价相对于发行价分别上涨200%和166.60%。这似乎在昭示,在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破发”的阵痛之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伤口”似乎已经“愈合”,“炒新”之风,又回来了。
炒新意味着什么?
我们用随机选样的方法从233家创业板公司中选取了13家样本,如300026、300115等。我们把IPO价格定义为1,然后计算上市后样本期间内每一个交易日相对于IPO价格的相对股票价格。整个样本在上述样本期间的平均水平报告在图表2中。从图表2来看:
第一,上市首日,样本公司的股票平均上涨44.16%,这意味着抢到新股的投资者,如果在上市首日出售其抢到的“帽子”,其财富近乎翻番。
其次,上述样本公司平均来看,继上市首日狂涨之后,其股票价格在接下来的90个交易日内一路没有任何悬念地坚定下跌。上市后第83个交易日,股票价格就下降至发行价的97.90%。换句话说,就我们的创业板样本公司而言,上市83个交易日之后,破发了。或者说,在首日抢到“帽子”的投资者,在次日起,平均地看,均被套牢,并且在未来83日内亏损44.16%,而这些投资者的亏损,恰恰是首日成功出“逃”的投资者的收益。
“炒新”即抬轿——根据深交所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参与东宝生物、冠昊生物……上市首日交易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买入股数占比分别为99.42%和96.94%”,而上述两只股票“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跌幅超过20% ”。深交所的研究结果更进一步表明,参与炒新的几乎都是散户,而且在上市后短短数天内,即蒙受了巨额亏损,这与我们对创业板样本公司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或许值得散户们深思:
“为什么一定要抬新轿”?
为什么要抬新轿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