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CPI失控 提存加息6月蓄势待发


谢逸枫:CPI失控 提存加息6月蓄势待发
报告称5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达5.5%
 
  提要:2011年06月5日,报告称5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达5.5%,创年内新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预测报告认为,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预计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5月份食品价格结束小幅回落而重回小幅上涨通道,且下半年月有涨幅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进入5月份,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出现较明显上涨,猪肉逐渐成为当前推升食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前期快速回落的蔬菜价格也开始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因此,预计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在0.3至0.8个百分点之间,鉴于近几个月非食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可能基本持平,大约在2.6%左右。
 
  据此测算,预计5月份CPI同比增幅在5.3%-5.7%之间,取其中位数,预计5月份CPI同比增幅为5.5%左右,将超过3月份的高点,创出年内新高。近期由于CPI构成要素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起彼伏,使得短期内CPI上涨幅度难以有效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同比还会再次创出新高。预计在物价高点出现之后,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应该会有所回落。
 
  但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加上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维持高位,使得下半年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有较大不确定性。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根据预测,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5月CPI会达本周期新高。多家机构预计月内加息。5月份PMI指数公布后,多家外资行认为该数据降幅小于预期。此外,它们对6月份是否加息形成了共识。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伟表示,中国5月份的PMI显示,制造业仍呈增长态势,相比一季度增速在放缓,但放缓的速度和程度显然没有此前担心的那么严重。

 野村证券认为,高于预期的5月份PMI数据支持经济处于阶段性疲软而非硬着陆的基本观点。由于日本地震、近期电力短缺、银行谨慎放贷和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未来数月内制造业活动增速将放缓。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认为,5月份主要指标显示工业活动继续放缓,这符合市场预期和对2011年经济软着陆的估计。5月份PMI指数好于预期,这有助于减少对二季度大幅放缓的担忧。

  野村证券认为,PMI及其分项指标表明5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疲弱,但显示经济仍处于稳步扩张的模式。预期央行将更多依赖利率工具。由于预期6月份通胀仍相对较高,维持6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同时,预期通胀压力将延续到2012年,今年三季度将再次加息25个基点,且在年内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0个基点。
5月份CPI会达到本周期新高。稳定的增长势头和持续的通胀可能迫使央行6月份再度出手,很可能本周末或下个周末就会加息。

  巴克莱资本认为,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6月份CPI涨幅约6%。目前的增长通胀组合表明政策紧缩可能至少持续到第三季度中期。预计消费物价将在6至7月达到顶峰,到8月会放缓到5%以下。常健认为,6月初央行将再次上调基准利率,可能在6月6日(公共假期)或5月CPI公布之前(6月14日)。
 
  5月食品价格“给力” CPI和PPI增幅或一升一降2011。“给力”的食品价格,无疑将成为5月份CPI的有力推手。6月1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最后一周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呈现小幅上涨态势,预示5月的物价水平高位下探的可能性较小。多数机构表示,5月CPI将受旱情等影响走高,而当月PPI则不会因为生产资料最后一周的上扬而扭转同比增幅下降的趋势,但未来月份上调电价、限电等可能使PPI反弹。尽管最后一周两项价格指数均呈现涨势,但多数机构认为,本月CPI和PPI同比增幅或呈现相反走势。即CPI同比增幅强于4月,PPI则反之。

  “电荒”推升生产资料价格,5月最后一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在经历两周回落后开始反弹。与前一周相比,有色金属价格上涨0.6%,橡胶价格上涨0.6%,农资价格上涨0.5%,矿产品价格上涨0.2%,建材价格上涨0.1%。电价上调和企业库存的变化成为拉升生产资料价格的主要动力。监测显示,尿素价格已经连续8周走高。上周国内尿素价格比前一周再次上涨2.0%,近两个月累计涨幅达8.7%。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4.8%、3.8%和2.8%。

  商务部称,北方地区玉米等作物临近追肥期,销售企业及农户采购量明显上升。另外,部分地区采取限电措施,化肥企业维持低负荷生产,产能释放受到抑制。近期,部分地区工业用电每度上涨约2分钱,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预计后期尿素价格仍将小幅上涨。此外,我国水泥价格也已经连续10周走高。截至上周,水泥价格已累计上涨5.7%。受夏季限电影响,水泥产能释放受到抑制,库存降至低位。商务部分析称,近期煤炭价格继续上涨支撑生产成本,预计后期水泥价格亦将继续上升。

  三大类食品价格“看涨”,与商务部数据趋势相同,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中旬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重现升势。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结束了2月份至4月份连续三个月的下行,出现止跌反弹。5月份,蔬菜、猪肉和粮食三大食品类别价格均呈向上态势。上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此前下跌较快的叶菜类蔬菜价格呈强势反弹。其中,芹菜、大白菜和生菜分别上涨14.2%、13.1%和12.6%。

  商务部分析称,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影响,部分地区叶菜类蔬菜短期内产量小幅减少将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下跌空间有限。此外,占CPI权重较大的猪肉价格依然维持一个月来的涨势。上周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2.9%。商务部预计,后期猪肉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的可能。全国出栏肉猪均价已破17元/公斤,达到2008年4月份历史最高峰值的90%。猪价高企的背后是粮价的上涨,本周玉米价格和配合料价格已经突破历史最高值,并创历史新高。

  粮食方面,5月最后一周国内大米和面粉价格都有不高于0.4%的上涨,但商务部提醒,进入6月份,新麦上市量逐渐增加,受生产成本提高影响,新麦价格高开稳走可能性较大。CPI、PPI或一升一降,商务部关于食用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监测,是众多研究机构预测当月CPI和PPI的重要参考。
 
  尽管最后一周两项价格指数均呈现涨势,但多数机构认为,5月CPI和PPI同比增幅或呈现相反走势。即CPI同比增幅强于4月,PPI则反之。长江证券报告认为,5月份粮食价格受到干旱影响异军突起,而猪肉价格则继续处于自身的上升周期当中,同时考虑翘尾因素,预计5月通胀将达到5.5%的水平。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全球业务中国区主席李晶认为,整体需求旺盛、南方旱情以及大面积非居民电价的上调都导致了CPI的居高不下。她预计在未来一两个月内,CPI仍将维持在5%以上。

  工业品价格方面,4月PPI同比增幅为6.8%,机构多认为5月PPI或继续回落至6.5%左右。中金公司认为,在持续紧缩性政策的作用下,上游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已经成为趋势性现象。同时,根据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之间历来明显的相关关系,可以推算出5月份PPI环比涨幅或为0.2%,同比增长6.4%。
 
  6月2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报告,下调全年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10%下调至9.5%。不过,这一预测值仍高于8%的政府预定目标。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短期难以有效缓解,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内紧缩性政策短期也不太可能转向。在调控政策作用下,国内经济增速可能仍将进一步放缓。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下调经济增速预测,反映了当前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

  事实上,多方面的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已成定局。6月1日公布的PMI为52%,较4月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低。此外,电力供应短缺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在加剧通货膨胀预期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房地产市场调控及车市不景气使得消费承压。

  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因素的综合考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将二季度国内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10%调低到9.5%,同时把全年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10%也下调到9.5%。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充足,经济增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回落,跌出9%的可能性不大。报告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速将由于调控政策频率和压力减缓等原因而企稳回升。
 
  PMI连续回落难敌CPI高企,6月将提存加息。据经济之声报道,虽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 PMI为连续2个月持续回落,食品价格上涨将继续推高CPI,6月份加息提存的可能性继续存在。PMI是衡量全国制造业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官方背景的PMI指数通常是每个月最先公布的经济数据,为人们判断中国经济近期发展趋势提供初步依据。5月份该指数再度明显回落到52.0,难免令人担心,中国本轮紧缩政策是否已过度,并危及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发现经济增速降低似乎不可避免。从它的细项,就是它构成的分项指数来看信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是在明显的一个回落,显示说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会出现一个小幅的回弹。但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却不担心,因为数据至少还在健康的区间内。通胀水平主要是考虑到一方面有新涨价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翘尾因素,在1到6月份,平均来说,翘尾因素都比较高。至于发改委刚刚宣布的上调部分城市工业电价,唐建伟估计会在6月发挥作用,因此整个上半年的CPI都会让大家十分揪心。

  电价的上调是5月底,从工业电价上调传导到CPI要有一定时间,至少在下个月才会体现在CPI里面。引发通胀的货币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银行机构新增贷款,这一块目前控制得不错,而另一块就是流入的热钱,情况就不好说了。那一块在公开市场操作可能是存款准备金率还会有相关的措施,总体上讲采取点措施也是正常的,就是我收一下流动性。基于以上判断,推高CPI的货币因素继续存在,因此六月份可能再加息一次,是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要看外汇占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