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乳业产品十大发展趋势
文/ 侯军伟
中国乳业经过2008年的阵痛,2009年的复苏,2010年的增长,2011年将是整合与快速发展的年份。近三年来,中国乳业基本上是在动荡中前行,虽然质量问题、诚信问题不断出现,但国内的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去年11月,乳制品准入政策的发布后至今年3月1日起,部分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不合规定而逐渐退出一线市场。对于“幸存”的乳品企业,2011年在产品方面如何做出差异,如何在国内的乳品市场活动快速发展,铭泰经过研究后认为,2011年中国乳业在产品方面将会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产品多元化成为乳业发展的特点
对于区域型乳品企业来说,其基础产品(如纯奶、普通酸奶等)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一线品牌的进入,其产品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区域型的乳品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很多企业采取的方法是建立渠道壁垒,构筑其它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障碍,其主要方法是建立乳品专卖系统,买断终端陈列位置等等,其最后的结果是,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根本无法阻挡一线品牌的攻城掠地。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内很多乳品企业快速进入没有受到影响的豆乳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但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平复,乳品企业又回归到主业上来,加快了主要产品的市场投入,但乳品的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增加,利润率降低,如何破局?
2010年,新希望乳业下属的多家公司进入核桃乳这个品类,虽然这是植物蛋白,但与乳品的关联性较强,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植物蛋白类复合乳品层出不穷,部分企业也获得良好的市场业绩。进入核桃乳品类,有利于补充企业的产品线,完善产品结果,打造“大乳品”的企业形象。云南百旺是一家豆乳生产企业,其于2011年初推出了豆乳酸奶,这也打破了以往的市场认知。也就是说,2011年,乳制品行业(包括豆乳)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产品的多元化不可避免。
二、低温儿童奶即将升温
儿童奶自2009年出现井喷的发展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伊利QQ星、蒙牛未来星为主导的局面,其产品为常温保存,添加多种营养元素,满足儿童营养的需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对于旺旺集团的旺仔牛奶来说,其品种单一,是儿童纯奶中的隐形冠军。
南京卫岗乳业在2010年推出儿童牛奶品牌“我爱牛奶”系列,为了能够和市场上的常温儿童牛奶形成区隔,其系列产品定位于低温儿童奶,所开发的儿童纯奶和儿童酸奶,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
由于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儿童奶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11年,在原来常温儿童奶的基础上,低温儿童奶将是一个亮点。
三、活性乳酸菌饮料在区域市场发力
1998年饮乐多登陆中国市场,开创功能型乳酸菌乳饮料的新时代,之后的2002年,来自日本的养乐多乳酸菌饮料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其产品功效显著,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经过10年左右的市场耕耘,已经成为中国功能性乳酸菌饮料市场的翘楚。在中国本土最成功的乳酸菌饮料品牌是太子奶,其成立于1996年,但由于其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导致股权纷争,2010年7月由政府主导进入破产整合阶段。
由于多年的市场教育,部分消费者已经对此类产品有认知,但除下以上几个品牌外,其它的后进入者都没有形成规模,自2008年开始,部分区域型乳品企业开始进入这个品类,并获得不俗的成绩。2010年4月河北某企业推出活活性乳酸菌饮料,第二个月即达到100多吨的销售量,可见市场潜力巨大。
四、酸奶常温化趋势明显
酸奶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存放,而光明乳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于2009年初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前期以华东市场为重点,其上市第一个月,其销售额即突破1000万元。2010年12月,光明乳业在北京高调宣布,莫斯利安将开始在全国铺货上市,由于其常温的特点,完全突破了传统低温酸奶的地域限制,预计2011年将达到8个亿的销售收入。
低温酸奶由于对冷链的需求很严格,这就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开始研发常温酸奶,部分区域型乳品企业的酸奶已经向常温化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五、特色乳品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特色乳品由于其营养价值更高而受到高消费人群的认可,近年来特色乳品的发展很迅速,比如水牛奶、羊奶、牦牛奶等等。当然,特色乳品由于其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其价格也比一般的牛奶价格高,但依然有消费者青睐此类产品。
特色乳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属于稀缺资源。西藏的高原之宝牦牛奶,单盒的价格在24元,几乎是乳品中的天价,在北京的高档商场建立专柜后,销售节节高升,充分说明在一线城市此类产品消费潜力巨大。而广西皇氏乳业,依托广西的天然资源水牛奶,打造出了特色乳品的上市公司。2011年,特色乳业将会大力推广其产品,走出区域市场,成为其关键的一年。
六、散装新鲜乳品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受当前消费环境、国家政策的影响,部分区域型企业即将退出市场,这无疑会给当地的市场留下空白,谁来占领?对于大型乳品企业,其产品的特点是常温为主,低温为辅,即使如上海光明这样的低温巨头,其常温的发展也非常快。而对于当地的消费者,特别是消费低温鲜奶的消费者,谁还能够满足其需要。大型企业无法做到,只有当地的企业来做,而当地的小型企业由于受当前新的乳品准入政策的影响,已经无法运作,怎么办?
从去年开始,在山东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一种新型的产品类型,新鲜乳,即由牧场自己直接建立终端专卖店,全部销售由自己牧场出品的新鲜产品。其产品只是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其新鲜度是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此类新鲜乳品只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存在过(那时基本没有消毒),现在又回归到中国乳品发展的初期,这虽然不能说是退步,也从侧面说明乳品的安全和新鲜是多么的重要。
七、功能型乳品市场依然需求旺盛
此类产品区别于以上的功能型活性乳饮料,其特点是在乳品中添加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在乳品消费市场,最大的两个类别是奶粉和液态奶,在奶粉中,基本都是有添加营养素的产品,无论是DHA还是添加维生素,其都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在液态奶中,功能型产品目前也正在处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从最初的添加钙元素,到现在添加铁、锌,以及添加维生素A、B、C、D等等,甚至有添加膳食纤维的。
八、复合乳品依然是部分乳品企业增长的着力点
复合乳品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基本处于比较平淡的状态,但此类产品依然是未来几年区域型乳品企业销售增长的着力点。
复合类乳品的特点之一是口感可以多样化。多样化的口感可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比如昆明雪兰牛奶公司,其生产的“好想好想”酸酸乳,本来只有两个口味,草莓和原味,其产品相对单一,在销售终端也不好表现,2011年初,新增加两个口味蓝莓和AD钙,其品项达到4个,在重点陈列表现显眼,其销售量也增加一倍以上。
其特点之二是营养更多,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比如双蛋白类产品,植物蛋白和牛奶相结合;比如在牛奶中添加多种水果的果粒酸奶等。
九、高端牛奶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要
高端牛奶随着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的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众多乳品企业效仿的对象,但鲜有成功的产品。这里面的关键是产品的定位和对目标消费者的研究。云南雪兰牛奶公司在2010年推出的“第六牧场”鲜牛奶,虽是跟随性产品,但其定位清晰:产品是牧场奶,并且是雪兰最好的牧场“第六牧场”所出品的;价格是36元/箱(1×12盒/箱),填补礼品奶消费中的价格空白;渠道在上市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终端都铺货,而是选择重点终端,有消费能力的终端,其动销非常好。
高端牛奶每年都会有企业跟进,虽然成功的少,但为什么有企业前赴后继的去做?关键就是有消费需求。
十、固体化乳品进入市场成长期
所谓固体化乳品是指奶酪、奶粉等固体的产品,在这里主要是指奶酪。奶酪在中国虽然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消费习惯中,不是主流,应该说是“舶来品”。奶酪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形成消费潮流,只有少部分家庭会主动消费,更多的是被动消费(比如吃披萨),但经过几年的市场教育,目前国内奶酪的消费还不占乳制品总量的4%,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先行者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乳品巨头已经进入此品类。早在2008年,吉林广泽即和法国保健然集团合作,开展奶酪研发与生产。目前,一些区域型乳业已经进入奶酪的生产,比如云南大理来思尔乳业,其利用奶水牛基地的优势,其产品已经在昆明市场进行销售。
作者简介:
侯军伟:上海睿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理事,商业智慧创新联盟(BIIA)发起人,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新食品杂志社专家团成员,销售与市场特约专家。中国乳品行业顶级营销专家,著有《乳业营销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