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折似已曙光初现


  前期文章,我的观点主要归结为三句话:1、市场基本接近相对估值底;2、政策底和市场底还需要一些时间;3、本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重要的变盘时间点。

  下旬的第一个交易日6月20日,上证指数探底2610点。经过两天的小幅整理之后,今天大盘以一根中阳线报收在2688点的位置。在我所给定的本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时间区间内,今天大盘的这根阳线,是否意味着投资者一直盼望着的市场转折点已经曙光初现?

  今年4月中旬,上证指数到达3050点一线。其时,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在想象3200甚至3300点以上的行情,而我却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节目上开始明确提示我开始看空这个股市。很快,上证指数在见顶3067点后一路下跌,始终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

  为什么我会领先看空这个市场?因为我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对接下来整个宏观调控中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前瞻性预判。据此,我判断,3067点开始的这个下跌波段的调整性质和级别,绝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而是一个带有中期性质的调整波段。这个调整,从时间上来推断,出现重要转折的时间因素最有可能是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之间。而调整的空间目标,最有可能是在2500-2600点一带。

  正式基于这样一个时空交汇的判断,上周以来,我开始提示投资者:从现在起,一个重要的转折机会已经进入酝酿阶段了。

  一直看我文章的投资者应该记得,今年年初,我对今年的全年行情做过一个框架性的预测和展望。作为一名战略性的投资分析家,这已经是我每年在几个重要的春节团拜会上的经典演讲了。我认为,今年行情的总的波动特征是:一季度涨、二季度跌、三季度涨、四季度跌。调整的性质是区域性的宽幅震荡。今年全年的重要低点,很可能就在2400-2600的区域内。从今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果然,在一季度见到了2661点后,大盘出现了强劲回升。而在进入第二季度后,我更进一步强调,本次3067点的调整,其正常调整的极限位置,仍然应该在2500-2600一带。可见,我在年初就作出的这些基本判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

  什么叫正常调整?我的释义是:美国6月底前后不再推出第三次货币的量化宽松,我国的农业收成没有因近期的旱涝问题而明显减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CPI就会步入可控阶段,货币政策也就会出现相对缓和的预期。只有这样,市场对于宏观调控的压力预期也才会有所减轻。股市才能有希望走出回升之路。

  毫无疑问,上述论点,主要是针对通胀和货币问题而言的。不过,从近期市场的反应来看,除了上面谈到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问题外,市场上还担心这样几个具体问题,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国际板融资需求以及银行因资本充足率所产生的融资需求等问题。但我认为,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个资金问题。如果通胀可控,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所改善,那么,上述几个因融资而产生的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时间安排和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来加以适当的消化的。

  可见,市场的关键问题,仍然是通胀。这应该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这个问题有所解决,其他问题才有希望相应地予以改善。

  从目前的信息分析情况看,美国推出第三次量化宽松的可能性非常小,而管理层也明确宣布,尽管有局部地区的旱涝灾害,但今年的夏粮仍然是大丰收。据此,可以判断,上半年的输入性通胀问题和国内因农产品涨价而导致的通胀问题很可能会在6、7月间见到一个相对高位。如此,即便因去年的翘尾因素使得6月的CPI再度小幅创新高,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将明显有所缓和。这样,股票市场率先做出反应,应该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退一步说,即便世界经济和国内情况真的出现了非正常的情况(我上面已经分析,可能性较小),我也强烈预期2500-2600一带会产生明显的做多机会。因为,即使因非正常情况而在其后出现更进一步的延长浪调整,大盘也有望在2500-2600一带出现一个较有力度的反弹。毕竟,目前市场的估值确实已经比较低了。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问题,我都认为投资者应该高度关注近期大盘可能出现的这个做多机会。

  回到短期盘面,从今天大盘的收盘指数2688的位置看,技术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多方缓缓倾斜。原因是,由3067点形成的下降通道,目前的上轨压力位在2675点附近。今天的尾盘带量站了上来,很可能意味着做多主力已经不再愿意呆在空方的通道中继续忍受煎熬了。无疑,走出下降通道,是市场出现转折的重要前提。

  波浪分析显示,今天的盘中反弹高点2693点已经打破了前一个下跌小浪的低点2669点。技术上的含义是,即使指数再度回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再出现一个重叠收敛型的跌幅有限的下跌小浪而已。

  至于投资者担心的加息等因素,投资者在实际上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既然大盘已经跌到了目前这个极为重要的支撑带,哪怕立刻宣布加息,也不过是把投资者心中的潜在压力早日给释放掉。压力和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通常,市场所害怕的,主要是不确定的因素,而不是确定的因素。

  总之,从现在起,投资者应当转变空头思维。应当把月底以前的任何一次明显的下调都当做是逢低介入的机会。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投资者近期操作的总的指导方针!

  (本文,是我今天写给东北财经第一刊《财富魅力》的文章。又:明天周五18:00时,我按例上第一财经“今日股市”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