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曙松建议的思考


      围绕中国酒业资本影响力这一命题,笔者已经在前两期的卷首语中有所阐述,其初衷,是为《中国酒业》杂志社组织主办的“资本影响力——第二届中国酒业高峰论坛”助威推力。

      3月23日论坛期间,聆听了王延才理事长有关酿酒行业与资本融合的总体状况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李秋喜、蔡永峰、高峰、黄建勇、郝刚等企业家对利用资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经验介绍,颇受鼓舞。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企业家们5分钟的限时演讲自然无法达到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效果,这也给我们这些主办者留下了些许遗憾。

      好在,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先生针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资本对酿酒产业的影响发表了高见,令在座的酒水行业掌门们深受触动、倍受启发。

      作为活动的发起人,笔者不想对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发表过多的褒溢之词,那样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自我夸赞之嫌。相反笔者倒是对巴曙松先生提出的三个建议颇感兴趣。其一是建议主办方应该给到会的100多家投资界、金融界、基金界代表留一点演讲的机会,让他们谈谈对酒业资本的认识和体会;其二是建议这次资本论坛只是个起点,今后应该继续延续下去,搞它七届、八届,甚至更多届;其三是建议让酒水行业与投资、金融界互动起来,让他们相互评比,看看彼此心目中的最佳酒水生产企业和投资企业都有哪些。

      巴先生在业界是很有影响的,但关键是这些建议正中投资金融界下怀,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许多投资金融界代表的掌声和叫好,将论坛气氛推向了高潮。

      论坛结束的当天晚上,我们就惊奇地发现,人民网、和讯网、凤凰网、搜狐网、中国证券网、中财网、财经网、证券之星、方正证券、行业中国网等网站都已经上传了活动的盛况和图片,速度之快,令我这个搞新闻的咋舌。

      次日,中国证券报、金融投资报、中国日报、大众报、中国食品报、经理日报、华西都市报、湖北日报纷纷撰文评述,报道的侧重和角度各有不同:《巴曙松蓉城“煮酒”论经济》、《中国酒业后起之秀争相上市》、《金融机构争相赴酒宴》、《酒业发展形势良好,关注三股》、《川酒上市公司成机构调研“最爱”》、《酒业资本战 跳出酒来做酒》、《王延才:酒业步入新资本时代》、《巴曙松:以酒类为代表的内需增长空间打开了》等等,足见传播范围之广远。

      再次日,本届论坛的独家冠名合作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股票就领涨酒类板块,截止3月25日午间收盘最高涨幅7%,收盘价62.7元,市值较24日增长15亿。成为本次活动最大的赢家。

      这一切对于笔者来说,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沉思。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巴曙松先生的建议,也许这样,下一次的“活儿”会更漂亮、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