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的价值


  在汉语字典里,大炮有两个基本解释:其一,指口径大的火炮;其二,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本文的大炮,意指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比如任志强,人送绰号“任大炮”。

  大炮古已有之,比如唐人魏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炮也不乏其影响力,比如元帅彭德怀。不过,随着媒体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今天的大炮,火力更猛,影响力更大。

  上一周,大炮们的火力很密集。首先,是《新世纪》周刊总编辑胡舒立以《马云为什么错了》为题开始,连续炮轰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指其将支付宝相关业务收入私人公司旗下是一种破坏契约精神的行为。针对此事,很多大炮相继开火,有人继续研判“马云为什么错了”,有人则探究“马云为什么没错”、“马云即使错了也错的有理错的爱国”以公开声援。

  其次,伴随着香港新一轮减税,经济学家赵晓发声《国富民穷问题值得大家担忧》,其他评论人则以“藏富于民”的思路,探讨“国富与民富”这一千年一叹的纠结话题。

  第三,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称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政府应倡导巴氏鲜奶。随之,炮轰中国牛奶标准过低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些炮声的火药味十足,比如律师孔德峰发表《中国人凭什么就该喝最劣质的牛奶》一文。

  第四,教授张鸣以“中国成奢侈品第一大国纯属丢人”为主题,炮轰中国内地去年奢侈品消费总额占全球1/4的现实。这一论题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通过网络激烈交火,火力十足,力量相当。

  有些大炮,声音很密,比如讨论中国股市为何下跌的声音;有些大炮,我们希望它每周都能发出声音来,比如前段时间连续发表了《“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执政者要倾听“沉没的声音”》等优秀评论的人民日报评论部;有些大炮,即便他每天发表几十条暖融融的“父亲节”微博短信,但人们还是希望听到大炮的轰鸣,他就是任志强。

  纵观这些大炮的声音,有的,我们支持;有的,我们反对。以上周为例,我们支持胡舒立和赵晓的声音,但反对张鸣的观点;对王丁棉的观点,我们持观望态度。尽管王丁棉言之凿凿、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态,但中国南北奶业,历来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对牛奶以及其他奶制品的标准,历来不同;对彼此持有的观念和倡导的标准,也经常相互攻讦。有鉴于此,王丁棉的标准表述,是否客观,仍需进一步确认。

  然而,无论我们认同与否,这些大炮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从他们的观点看,他们关注的,很多都是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事关每个人的福祉,有了他们的讨论和参与,无疑开启了民智。比如“国富与民富”的讨论,很多人之所以非常关注,基于如下的事实:中央财政收入从1991年的938.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470.52亿元,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45.27倍;而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实际收入从1991年的1713.1元,增长到2010年的21033元,20年只增长了12.28倍,其增速远低于中央财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关“藏富于民”的探究,都是对中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因为这不仅关乎国富民富的问题,还有减税、移民、财政蛋糕如何分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躲避等一系列令人关切的问题。

  从他们的精神看,这些大炮,基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是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也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他们以自己满腔的热忱、执著与抱负,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关切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标杆,并倔强地影响着公共事务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代商报》的《三经论坛》,也是一门不大不小的炮。

  我们的国家,不能只有一个声音。一个声音会很危险,因此,大炮们的存在价值,除了作为意见领袖,让“事越辩越清,理越辩越明”,客观上,他们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