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日本大地震与福岛核危机


2011年3月11日下午1时46分,日本发生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级为9级,距离震中370多公里的日本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地震引发6至10米高的海啸,海浪向日本的东北部直扑过去,沿途不断有居民的房屋被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摧毁,裹挟着集装箱、汽车以及碎片的洪水呈现黑色,席卷而过,像毯子一样将沿路农田覆盖。地震造成多地停水、停电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受地震的影响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发生爆炸,造成核物质泄漏,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周边20公里范围民众被迫疏散。16日我国浙江部分地区出现市民哄抢食盐现象,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并加强科学宣传,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同时,碘片对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也没有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

  (一) 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与化学命题

  □张 莉

  命题构想1 化学安全。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往往会破坏自然,这样的例子和教训不胜枚举,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日本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对广大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直至威胁他们的生命。猜想高考会将社会热点与化学安全中相关图标联系在一起命题。

  例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并造成核泄漏,下列哪个图标在日本人心中打下了烙印()

  A. 当心射线 B. 禁止吸烟

  C. 小心腐蚀 D. 禁燃爆竹

  解析 核泄漏会造成辐射,辐射强度过大会对生物造成致命的伤害。答案选A。

  命题构想2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的结构和表示方法是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内容,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及一种特定原子的表示方法,同学们必须顺手拈来。猜想高考会以核泄漏中的某些核素为背景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的结构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2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铀235、铀238、铯137泄漏,2011年福岛核事故造成碘131、铯137泄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35U、238U的性质完全不同

  B. 131I、131Cs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 127I2、131I2是碘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 133Cs、135Cs、137Cs互为同位素

  解析 235U、238U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如质量不同;131I、131Cs的质量数相同,中子数分别为131-53=78、131-55=76,不相同;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与原子的种类没有关系,如C60、C70互为同素异形体,与碳原子到底是哪一种原子无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答案 D

  命题构想3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大量的可利用资源,而日本近期的地震与核危机对周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猜想高考会将核污染与教材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联系在一起命题,考查化学原理,进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例3 海水中溶解和悬浮着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海岸线较长,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大量的食盐和水外,还可以获得大量的钾、镁、溴、碘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蒸馏海水能得到淡水

  B. 等体积的海水与淡水相比,前者质量大一些

  C. 海水中的上述元素变成单质状态的过程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 钾与溴两元素均位于第四周期,二者之间作用时只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 蒸馏使水汽化与水中的盐分离开,A选项正确;海水中溶解有许多盐,密度比淡水大,B选项正确;海水中的钾、镁元素分别以+1、+2价存在,变成单质的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C选项错误;钾是活泼的金属、溴是活泼的非金属,二者只能形成离子键,D选项正确。

  答案 C

  命题构想4 饮用水中某些离子的测定,近几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要,饮用水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影响人类健康。猜想高考可设计合理的实验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定量计算等。

  例4 如果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O-3,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NO-3能氧化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Ⅱ),使其失去携氧功能;NO-3还能被水中的还原性物质还原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NO-2。为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NO-3的含量(以N计)必须小于10 mg/L。

  I.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降低饮用水中NO-3浓度的实验。

  (1) 实验前,检查上述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

  (2) 若A中加入的是盐酸,则B、C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 。

  (3) D中氢气与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II. 另一兴趣小组按如下方法测定饮用水中NO-3的浓度。

  取100.00 mL饮用水,加碱使其略呈碱性;再加入0.100 mol/L 10.00 mL FeSO4溶液,将水中NO-3全部还原为氨气;然后将混合溶液取出,加入硫酸使其酸化,最后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溶液中余下的FeSO4,达到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10.00 mL。

  (1) 写出Fe(OH)2还原NO-3的离子方程式

  。

  (2) 该饮用水中NO-3含量(以N计)为 mg/L。(不要求有效数字)

  解析 I.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液差法和微热法,当装置中采用分液漏斗加液时,常采用液差法。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氯化氢,可用水除去。

  II.5Fe2+ ~ MnO-4

  2×10-5 mol×5 0.00200 mol/L×0.01 L

  8Fe2+ ~ 8Fe(OH)2~ NO-3 ~ N

  n(Fe2+)=0.100 mol/L×0.01 L-1×10-4 mol×2=8×10-4mol,

  n(N)=1×10-4 mol,该饮用水中NO-3的含量(以N计)为:

  (0.001 mol×14 g/mol)/0.1 L=14 mg/L。

  答案 I(1)用止水夹夹住B、C间的橡皮管,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旋开旋塞,一段时间后,若不再滴下,说明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向C中加入适量水,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加热烧瓶B,若C中长导管有气泡逸出,且B冷却后,C中长导管尾端留有一小段水柱,则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

  (2) 锌粒 水

  (3) 5H2+2NO-3N2+4H2O+2OH-

  II. (1) 8Fe(OH)2+NO-3+6H2O=8Fe(OH)2+NH3↑+OH-

  (2) 14

  命题构想5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地震过后饮用水问题是头等问题,猜想高考将以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算等知识,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等多种题型命制。

  例5 地震后可能产生次生灾害,饮水要先消毒,后饮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现并使用一系列饮用水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通Cl2等,消毒的主要作用是杀灭可引起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的病菌。

 

1) 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主要用氯——通氯气,加漂白粉或漂粉精。氯气在实验室主要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漂白粉或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均为次氯酸钙,其制取的化学方程式是,漂白粉或漂粉精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失效,其化学方程式是。

  (2)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H2O+NH2Cl(一氯氨)。NH2Cl比HCl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的杀菌时间,其原因为

   。

  (3) 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时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因此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而采用具有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但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应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并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①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② 现阶段欧洲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和浓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纯度降低,试写出kesting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

  ③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将经过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制得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与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④ Cl2和ClO2都是通过氧化作用杀菌消毒。与Cl2一样,ClO2消毒后的还原产物也是Cl-。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则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倍。

  (4) 用二氧化氯(ClO2)、铁酸钠(Na2FeO4,摩尔质量为166 g•mol-1)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

  ① 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② 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它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

  解析 (3) ①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为-2价,故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② 根据题中信息,Kesting法制取ClO2,反应物为氯酸钠和浓盐酸,主要生成物为ClO2和Cl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2∶1,因此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浓)=2ClO2↑+Cl2↑+2NaCl+2H2O

  ③ 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ClO2,从化合价分析,NaClO2中Cl的化合价升高,则Cl2中Cl的化合价必降为-1价。因此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是Cl2+2NaClO2=2ClO2+2NaCl。与欧洲的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无污染物生成。

  ④ 1 mol(质量为67.5 g)消毒时可得5 mol电子,获得相同量电子时需Cl2 2.5 mol(质量为177.5 g),因此在等质量时,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177.5 g/67.5 g=2.63倍。

  (4) ① 设ClO2、Na2FeO4、Cl2的质量均为1 g,则被还原时,它们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lO2:1 g/67.5 g•mol-1×5=0.074 mol;Na2FeO4:1 g/166 g•mol-1×3=0.018 mol;Cl2:1 g/71 g•mol-1×2=0.028 mol。故三种物质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O2>Cl2>Na2FeO4;② 铁酸钠在消毒时,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答案 (1) MnO2+4H++2Cl-Mn2++Cl2↑+2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2) HClO与NH3反应生成NH2Cl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稳定的NH2Cl,当HClO开始消耗后,该可逆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双可产生HClO起杀菌作用。

  (3) ①+4 ② 2NaClO3+4HCl(浓)=2ClO2↑+Cl2↑+2NaCl+2H2O

  Cl2+2NaClO2=2ClO2+2NaCl 生成气体成分单一,无污染物生成2.63

  (4)ClO2 Cl2 Na2FeO4铁酸钠消毒时,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二) 全球地震与化学命题

  □柴 勇

  最近几年地球板块活动加剧,地震灾害不断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与地震相关的题目预计会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出现,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考点进行剖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 最近两年地震情况

  1. 日本仙台地震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

  2. 中国云南盈江地震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

  3. 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地震

  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4. 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2011年2月11日20时05分(北京时间2011年2月12日4时05分),智利比奥近海发生里氏6.8级地震。

  5. 中国青海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6. 海地地震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

  二、 地震相关考点分析

  1. 防患于未然——地震前的预测

  例1 最近几年地球板块活动加剧,地震灾害不断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十分准确预测预报地震的方法,但是预测预报的一般性方法较多,其中之一是吸收法,即测量地下水溶解气体的量,如二氧化碳或氧,然后绘制成曲线,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获得氧的吸收溶液,可通过如下方法配制: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24.0 g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三酚C6H3(OH)3],再注入160 mL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ρ=1.1g/cm3),用塞子塞好并振摇至固体完全溶解并恰好完全反应。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吸收氧气后发生如下反应:4C6H3(OH)3+12KOH+O2=2(KO)3C6H2-C6H2(OK)3+14H2O,然后生成(KO)3C6H2-C6H2(OK)3。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配制过程中所需的K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Ⅱ. 实验室欲配制以上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470 mL。

  (1) 配制时需选用mL的容量瓶,经计算,需固体KOH g。

  (2) 除容量瓶外,以下仪器还必须选用的有

   (填代号)。

  ① 烧杯 ② 量筒 ③ 托盘天平(带砝码) ④ 滴定管 ⑤ 胶头滴管 ⑥ 圆底烧瓶

  (3) 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此仪器有两个用途,分别是、。

  (4) 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 称量;② 计算;③ 溶解;④ 倒转摇匀;⑤ 转移;⑥ 洗涤;⑦ 定容;⑧ 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5) 配制溶液时,若仪器、药品存在问题,或是操作不当,都会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高或偏低。试分析下列操作会引起溶液浓度如何变化(填“偏高”或“偏低”):。

  ① 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中,溶液浓度。

  ② 溶解时加水太多,洗涤时减少次数,溶液浓度。

  ③ 加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水吸出,则溶液浓度。

  ④ 定容时视线未平视液面,若仰视会使溶液浓度。

  解析 Ⅰ.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焦性没食子酸与K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所以,( mol):(160 mL×1.1 g/cm3 W)/56 g/mol=1∶3,解得,W=18.2%。根据c=1000 ρW/M=1 000×1.1×18.2%/56=3.6 mol/L。

  Ⅱ. 实验室中没有470 ml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选择500 ml的容量瓶;m(KOH)=0.5 L×3.6 mol•L-1×56 g•mol-1=100.8 g;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中和溶解时加水太多洗涤时减少次数都会使溶质损失,溶液浓度偏低;加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和仰视都会使溶液体积偏高,使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 Ⅰ. 18.2% 3.6 mol/L Ⅱ. (1) 500100.8 (2) ①③⑤ (3) 玻璃棒 搅拌 引流 (4)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5)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低。

  2. 风雨同舟度难关——地震后的防疫

  例2 震后灾区预防疾病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价廉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 甲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至完全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1) 甲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

  (2) 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Ⅱ. 乙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1) 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小明认为按照乙的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该设计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

   (填序号)。

  ①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③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2) 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 000 g 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g。

  解析 Ⅰ. (1) 沉淀为BaCO3,附着的离子为Ba2+和Cl-,可以通过检验洗涤后的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加以检验。(2) 溶液中的NaOH与氯化钙反应可能会产生Ca(OH)2微溶物,使沉淀的量偏多。

  Ⅱ. (1) 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带出的水蒸气;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气体,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2) 2 000 g×2%÷80%=50 g。

  答案 Ⅰ(1) 取适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沉淀产生

  (2) ① Ca(OH)2微溶于水,使沉淀的量偏多 ② 等量的Na2CO3分别与CaCl2、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大,称量时误差小

  Ⅱ. (1) 吸收水蒸气 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③ (2) 50

  3. 互帮互助建家园——地震后的重建

  例3 世界银行3月21日发布报告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将使日本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0.5个百分点,灾后重建工作需要五年左右。日本在经历了地震的重创后,毋庸置疑,其救援工作完成后的灾后重建,将对水泥、建材等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1) 制造普通水泥的原料有,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

  (2) 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把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把滤渣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残留物与原来原来合金的质量相同,则此合金中,铁、铝的质量之比为()

  A. 7∶13B. 13∶7C. 1∶1D. 7∶3

  解析 (1) 制造普通水泥的原料有石灰石和黏土,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2) 由反应的过程可知:最后得到的固体残留物为氧化铁,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来铝的质量,即合金中铁、铝的质量之比就是氧化铁中铁、氧的质量之比,Fe/O=(2×56)/(3×16)=7∶3。

  答案 (1) 石灰石和黏土 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 (2) D

  4. 坦然面对核危机——地震后的连锁反应

  例4 中新网3月18日电: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8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有日渐失控之虞,日本自卫队直升机昨日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3号和4号机组投掷水弹,企图降低核反应堆温度,但辐射水平几乎没有变化。面对核危机可能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首相菅直人表示已做最坏打算,称“必须设想如果东日本全毁的状况。”在距离核电站80公里的福岛市,测试发现饮用水含微量碘(放射性物质碘131),可能因核电站堆芯熔化所致。下列有关13153I叙述正确的是()

  A. 131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 131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 131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D. 131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78

  解析 13153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不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ⅦA族,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31-53=78。

  答案 D

  5. 投机分子要严惩——地震后的不法行为

  例5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引发多个省市地区出现群众抢购碘盐现象。

  Ⅰ. 食盐的碘添加剂是KIO3。可用电化学方法制备KIO3,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以KI溶液(加入少量K2Cr2O7)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度下进行电解。其电解总化学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试写出两电极反应式:阳极:;阴极:。

  Ⅱ. 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是有规律排布的,NaCl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经X射线测得氯化钠晶体中靠的最近的Na+与Cl-间的距离为d cm,借助这一数据,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实验方案,该方案的关键是测定NaCl样品的密度。

  (1) 实验室中现有托盘天平,用它可称量NaCl样品的。

  (2) 将称取的细粉状的NaCl样品加入25 mL的容量瓶中,然后用酸式滴定管向容量瓶中加入一种液体,至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读得加入液体的体积为VmL,则NaCl样品的体积为。

  问题:① 所取NaCl样品必须是细粉状的,为什么不能是块状? 。

  ② 向容量瓶中加入的液体可以是(填“水”或“四氯化碳”),简述选这种液体和不选另一种液体的理由: 。

  ③ 经测定,NaCl晶体的密度为a g/cm3,摩尔质量为M g/mol,试写出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公式(式中物理量都用字母表示)。

  解析 Ⅰ. 由电解总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阳极应为I-失去电子变成IO-3,即:I-+3H2O-6e-=IO-3+6H+,因电解质溶液呈中性,故不能写成:I-+6OH--6e-=IO-3+3H2O;阴极应为:6H++6e-=3H2↑。

  Ⅱ. (1) 托盘天平可称量NaCl样品的质量。(2) 利用NaCl为离子晶体,不溶于有机溶剂CCl4,测定NaCl样品的体积为(25-V) mL。因为测定体积是利用了NaCl与CCl4的体积加和,块状固体中可能有孔隙,会使测量的体积不准。因为NaCl易溶于水,不溶于CCl4,所以选用CCl4。对于NaCl晶体来说,每一个晶胞实际含有4个NaCl,体积为(2d cm)3,由题给其它数据可得:a g/cm3×(2d cm)3×NA=M g/mol,所以NA=。

  答案 Ⅰ.I-+3H2O-6e-=IO-3+6H+ 6H++6e-=3H2↑ Ⅱ.(1) 质量 (2) (25-V) mL ① 块状固体中可能有孔隙,会使测量的体积不准 ② 四氯化碳 氯化钠易溶于水,总体积不是两者之和;氯化钠难溶于CCl4,可认为总体积是两者之和 ③ NA=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61,62,63,64,65,66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