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改革?|思想库报告323


编辑手记

     近期,改革开始在越南和古巴大规模展开,问题在于,这些改革是否来得太迟?吴强指出,能否经常性地推动社会改革才是政权稳定的唯一基础,而非“维稳”本身、或者从维稳出发的各种权益性改革,否则,迟到的改革可能就意味着最后的改革。而在美国通过的医疗改革则已经一年有余,这一旨在推动社会改造与人民福祉的法案为何会遭到如此强烈的抵制?医改遭遇到的是来自哪些方面的挑战?这些抵制与挑战将对未来几年的美国政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更是进入了深水区,成就与挑战并存,对于“末日博士”唱衰中国经济之语,我们更应视作深化改革之动力。延伸细化到个税改革上,起征点是其中被讨论最为激烈的,但如果个税改革仅限于起征点的提高,那这个改革可能就误入歧途了。

     针对日趋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重庆公安部门集中全市刑侦、经侦、治安、网监等警种上万名警力,正开展为期百天的专项行动。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运动式执法很有必要,但效果有限,执政者如果确实有诚意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焦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那么,在决定实施运动式执法方案之时,就应当着手进行制度变革。

很多改革往往是倒逼出来的,近期随着油价的上涨,上海拟就出租车运价开始改革,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很小的微观行业,改革仍是一系列的事情,尤其是在调整运价的同时,要尽快理顺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体制。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研究小组(LBNL)发布的一份研究指出,中国能源消耗的高增长将在20年内结束,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将温和许多,但是,前景依然是严峻的,中国应当从现在开始能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

     欢迎各位订阅者登录思想库博客think.sifl.org,与更多人分享观点。

目 录

公民社会

迟到的改革,还是最后的改革?

医改与美国政治

宏观经济与金融

“末日博士”的盛世危言

个税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起征点

区域产业

集中整治远远不够制度变革方能治本

油价只是压倒出租车的最后稻草

能源环境

中国能源消耗的未来

     《思想库报告》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出品的一份公益性电子刊物,以国际智库之思想,关照中国改革之现实。长期聚焦于中国公共政策的各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为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了大量智识,成为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思想力量。更多内容请登录思想库独立博客think.sif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