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片鳞 第一讲、从易中找到做主人的感觉(一)
2005年讲于龙江书院
鬼谋、人谋与修身
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都希望我来讲讲《易经》,但《易经》并不好讲,因为讲“易”的人太多太多了。从汉朝开始将近两千多年以来,讲《易经》的就有上千家了。
我们去翻翻《四库全书》,关于“易”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堆积如山。各个时期,各个朝代,各个地方,甚至个人对“易”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特点。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也相对自由起来,对《易经》的研究和著述也是数以千计,这还不包括佛教和道教中关于《易经》的典籍,以及还有很多没有付诸印刷和公开宣传的对《易经》的一些论述。在座的有些朋友对《易经》也都有比较深的研究,都有自己的一番体会和认识。因此说“易”并不好讲。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易”或者说对《易经》的感觉还是很神秘的,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易”到底是讲什么的呢?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不好给你对“易”的学习定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易”主要分为这么几个流派:首先是儒家易,“易”是儒家六经之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周易”本身属于儒家经典。汉朝以来,随着东汉古郐国人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产生,《易经》又和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内丹的兴起,让周易在道教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易经》讲究理﹑气﹑象﹑数,道教则比较注重气。东汉以后,《易经》的六十四卦与人体气机的运行逐渐相结合起来。在中医学上,也有很多理论离不开《易经》的指导,所以有“医易同源”的说法,比如专门讲述针灸方法的《子午流注》,和现代中医的“扶阳”学派。后来,佛教里也有很多关于“易”的论述,南北朝时,有些佛教的法师就已经开始通过对“易”的阐述来宣传佛学的道理。到了唐朝,华严宗的祖师之一李长者,他用《易经》的体系来讲述《华严经》,写了一部《新华严经论》,在佛教之中别开蹊径,对当时和后来的宋明理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重要依据,和老庄思想一起,对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易注重象数,宋易注重义理,民间许多学易的支流则总是注重和偏向于其预测的一面。当然作为“易”本身,在商代周代的时候就是用来搞占卜的,它和预测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商人尚鬼,其朝政充满了政教合一的味道,神权和政权不可分,每逢大事往往都通过占卜来进行决断。以至后人推断说三代都有易,也就是常说的夏有连山易,殷有归藏易,周有周易。
在周易之前,“易”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占卜打卦。而到了周朝以后,周文王将鬼谋变成了人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本思想,淡化了“易”的占卜功能,把易学的理论纳入了修身养性、乃至于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之中,最终使之成为易学的主流。
《易经·系辞》中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周文王将伏羲的单八卦两两重叠起来,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并予以发挥。及至周公﹑孔子,则加入象辞、彖辞、卦辞、文言等等,使之成为人谋和修身的重要指导思想。
易分理﹑气﹑象﹑数,我们首先必须要注重“理”,即易理。如果连易理都不知道,就没办法去谈气﹑象﹑数。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包含有理﹑气﹑象﹑数,但是,易理是其根本。
虽说周易将鬼谋变为人谋,但在先秦时期,易经仍主要用于占卜预测。到了汉朝,对易的理﹑气﹑象﹑数有着较多的发挥。曹魏时玄学兴起,王弼开始注重对易理的阐述,使易学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宋以来,则更偏重于易理,预测成为易经的末流。易经预测的主要派别有子平术(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术,还有看相看风水等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从易学中衍生出来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学说。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十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数术之学,有着相应的推导公式,它的基本理论与中医的基本理论如出一辙。
预测学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以后而大成。现在,把这一套学问全部打入了迷信的范畴,既合理又不合理。
合理的地方在于,一般人玩这个,容易沉迷于数术和算命之中,丧失了志趣,把握自己和改造自己的能力被降低了,缺乏做自己命运主人翁的精神。但是我们要明白,在讲《周易》的理﹑气﹑象﹑数时,从气上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外学术界对这一点,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在这里,我们所推崇的是易理,这是中国所独具的一套学问。按照学院派的理论,中国的《易经》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朴实的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有着非常丰富和高级的思想内核。如果仅用预测学的理论去解释《易经》,是不可能完全把握住它的思想和精髓的。
易为君子谋
上面,我们大致对易经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介绍,现在,我们将继续就此课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易经的易,有着好几层的意思。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交易,然后是变易,最后是简易和不易。
交易,以我所有来交换外界的所有,使我更好地得以存在。做生意是个交易的过程;我们的生命随时在呼出二氧化碳,又从外界吸入氧气,这也是一个交易的过程;我们一方面喝水吃食物,另一方面又在排泄秽物,这仍然是一个交易的过程;我们的思想,人与人的交往,同样也有一个交易的过程。作为个人,不是静止﹑孤立地生活在宇宙之中﹑社会之中。既然是在社会之中,就肯定会处在人与人的关系网之中。作为个人要生存、要发展,不管是从思想上、情感上,或者是物质上,就必定要和他人做交易。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也都需要进行交易。另外,诸如化学的、物理的变化,都需要在交易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用佛学的语言来说,就称之为缘生缘起。如果没有交易,那整个世界就是单一的、死沉的、静止的。
通过交易,进而发生变易。一个生物的生命过程,通过长期不断的新陈代谢,把外在变成内在,又把内在变为外在,通过此类诸多的交易,然后有了从生到死的这么一个变易过程。做生意也是如此,今天投资了一万元,通过不断的交易,有了发展,明天变成了十万元,再进而言之就可能变成一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也是一个变易。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发生了交易,然后就会发生变易。氢和氧之间发生了交易,就变成了水。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易,有些合法,有些则是非法的;合法的可能就发展了,非法的就有可能受到了制裁,这也都是变易。佛学里常说的“无常”,生也无常,死也无常,万事也无常,无常就是变易。
但不管是交易,还是变易,它们之中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我们的思维在变,我们的身体在变,我们的周围环境在变,但是我还是我,我没有变。在宇宙中,一百亿年前,甚至是一百亿年后,无论万事万物在其中如何地变化无穷,宇宙还是那个宇宙。还有,变的原则也是不变的。
以上几个方面,说开了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无休止地对其加以阐述。但是,我们学易,是要通过“易”的观点来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面对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客观世界。
这一刻心情好,但下一刻不好了;今天我们是好朋友,但明天就成了仇人;今天是亲家,明天则成了冤家;前两年生意做得顺,但这两年在走下坡路,等等。我们人生都会遇到诸多烦心的事务,如果能明白“易”的道理,知道什么是交易、变易、不易,就能平和地看待这些问题,就不会为此懊恼。
事物永远都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善于用变易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事物,看待周边的人和事。变易必须立足于交易,存在于交易之中。但无论怎样交易,无论怎样变易,都需要认识到不易的存在,这才是根本。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在“易”里面讲述的诸如元、亨、利、贞之类,经常都要讲到吉凶,一般还会再配上诸如中﹑正﹑贞等语言。在《易经》的每一卦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中﹑正﹑贞,就是要把自己摆正,如果不正,就不能成为君子。这个中﹑正﹑贞,就是《易经》里面永恒不变的原则,在以后我们将对其做更多的阐述。
八卦本身的丰富含义
“易”的结构是什么呢?在《易经》系辞中就说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大都看过太极图,你明白了它,也就基本上应该知道什么是太极。
两仪是什么呢?“ ”为阳爻,“ ”为阴爻,这就是两仪。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以上相互配合就形成了八卦,即乾 ,坤 ;巽 ,兑 ;坎 ,离 ;震 ,艮 。在八卦中,从卦象上都是两两相反的。乾与坤是相反的,乾卦三根爻都是实的,都为阳爻,而坤卦三根爻都是虚的,均为阴爻。巽与兑是相反的,巽卦为两阳爻在上,一阴爻在下,而兑卦一阴爻在上,两阳爻在下。坎与离是相反的,坎卦是两头为阴爻,中间为阳爻,而离卦是两头为阳爻,中间为阴爻。震与艮是相反的,震卦为两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而艮卦则为一阳爻在上,两阴爻在下。
《易经》里阴阳之间参差不齐,互相配合,对古人有很深的启发。后人看到后突发奇想,将阳爻称之为男性,阴爻称之为女性等等,对这些暂且不必过多去理会。当阴阳配合的时候,相互之间就会产生交易,而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变易。
易经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和属性。在《易经·说卦》中就有很多的说明,比如说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龙、为长子;巽为木、为风、为长女;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中男;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艮为山、为径路,为少男;兑为泽、为少女、为口舌、为毁折等等,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
八卦本身就有很丰富的含义,而当我们将八卦相互重叠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和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说在道教的丹道里经常谈到的“坎离”,坎上离下,即水上火下,就组合成了既济卦 。反之,离上坎下,即火上水下,则组成了未济卦 。为什么称为既济卦?就像我们做饭,肯定是水在上火在下,表明事物处在一种稳定的健康的交流状态。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复杂变化,当事物发展到了极限的时候,既济就会出现坎离的上下颠倒,就变成了未济卦。
易为什么又称之为变易呢?它是要使处在弱势的人,通过一定的变易,去寻找和把握机会,使自己由弱变强。而处在强势的人,也要看到并认识其对立的一面,避免自己由强变弱。
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要制订国歌,当时有很多歌曲都送至中央审阅,毛泽东就作了一个批示,引用了《易经·系辞》里的话:“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指出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因此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都在不断地变化,怎样使自己能处于不败之地,怎样防止向不利的方面转化,处在弱势的要如何转变劣势,进而成为优势?
《易经·系辞》里提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所以我们对《易经》要经常翻,经常看,要去熟悉六十四卦内部的组织结构;要去玩其辞,要去熟悉每一卦的大象辞、小象辞、彖辞、卦辞、爻辞,让它对你产生启示和警醒。《系辞》里接着又提到“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在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在有所决策﹑举动的时候,在实践中推行自己理念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为易是要变的,它也许会向错的﹑不利的方向变化。
我们前面曾提到“既济卦”和“未济卦”,一方面两者是互相错开的,同时它们又是互相综合的,这就是所谓的错综复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卦的卦象:既济卦 ,未济卦 。既济卦某一位置为阳爻,未济卦相对应的位置就为阴爻;而既济卦某一位置为阴爻,未济卦相对应的位置就为阳爻,是相互错位的。“既济卦”和“未济卦”是圆满的一体,是互为对象的。整个宇宙的运动、我们的事业和生活,也总是在这两者之间相互运动转换。
这几天你比较顺,就既济了;过两天不顺,就未济了。股市飘红,就既济;股市崩盘,就未济。我们的精神也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常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有时精神进入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是既济;有时则进入了低谷状态,就是未济。
卦象中的社会人生
在《易经》六十四卦里,爻者,象也,每一卦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属性,都代表了一定的社会现象,都代表了一定的心理现象,都特有所指。
比如说“讼卦” ,主要是讲争讼问题,即打官司;师卦 ,主要是讲军队,讲战争理论,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军队的建设和将领的选择等等;咸卦 ,则主要是讲少男少女之间谈恋爱和婚姻问题;家人卦 ,讲治家;同人卦 ,讲交朋友和社会交际;革卦 ,主要是讲变革和革命的问题;鼎卦 ,讲建设方面的内容,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等等。
当然《易经》里面的各个卦,并不只是停留在这些简单的卦象上,它们都还有其各自很高层面上的意义。比如说咸卦 ,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少男娶少女,娶女贞,即正。而在卦辞中,就将其义定得很高:“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在我们的人事之间,在我们的认识之中,都离不开这一点。
前段时间我们讲《通书》,其中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等诸如此类的话,都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感,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就会有所感。感的前提是必须要空,才能有所感,如果都装满了,就无从去感了;必须以空、以虚、以谦卑的态度来对待。在咸卦里面,兑上艮下,艮为山,在下,兑为泽,在上;水往低处流,在高高的山顶上往下流以滋润之,这是相感相通的象征。所以古代都是男下女,即男方向女方求婚。
再如恒卦 ,其义也是很妙的。彖词有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是讲稳定性和规律性。有稳定状态的事物肯定是有规律的,而有规律的事物其状态肯定是稳定的。我们在观察某人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此人有无恒心,做事情是不是能以一贯之。而此人能否有所成就,就看其能否久于其道,在一个事情上执着,能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才能够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如果只是跑马观花,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恒卦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是很重要的。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所为有恒?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道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