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否认三峡工程的历史性贡献
洞庭湖湖底成了大草原,看起来很美,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干旱已致洪湖干涸、潘阳湖底成了大草原,枯水期的湿地俨然已经成了辽阔的大草原,野草和芦苇成片成片的疯长。
近日由于媒体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罕见旱灾,有人把这百年大旱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三峡工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借以否定三峡工程的历史性贡献,这是不公道的。且不说百年大旱与三峡工程缺少科学依据,三峡工程的贡献有目共睹:三峡工程于2009年如期完成了初步设计建设任务,2010年10月试验性蓄水成功达到了正常蓄水位175米,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以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分洪和其它分蓄洪工程的运用,可保证荆江河段安全行洪,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4527亿千瓦时。输变电工程累计送出三峡电量4492亿千瓦时,对促进华中、华东地区和广东等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7日,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423.6万人发生饮水困难,506.5万人需救助;饮水困难大小牲畜107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其中,湖北、湖南两省受灾较为严重。
中新网5月28日电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天气预报,2011年5月28~31日,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依然无明显降水。
5月1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会议在指出三峡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的同时,指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拓展和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需要。,一是为了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库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二是为了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为了对有关地质灾害进行更有效的治理,确保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四是为了妥善处理好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给长江中下游河势带来的有关影响,进一步兴利抑弊。五是为了加强综合管理优化调度,提高三峡工程的效益和保障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六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升三峡工程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更何况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事求是正是问题,解决问题,兴利除弊,综合规划,统筹兼顾,促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目标,根据建立库区生态文明新模式,以及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这才是最重要的。
长江中下游干旱
三峡水库能否解干旱之渴?
直击干旱洞庭湖底变草原风光
水利专家称长江中下游抗旱不应对三峡期望过高
院士:三峡大坝修建之前 长江中下游旱灾仍频发
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解读《三峡后续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