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何不放弃“博士梦”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68岁老人何不放弃“博士梦”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娄义华

    昨日上午8时许,今年68岁的贵阳市民李文超,带着他的读博梦登上了北上的列车T88号。据悉,他是2001年全国高考高龄考生中的状元,被贵师大破格录取。后来,他又花三年时间,学完了24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他从59岁高考一直读书到现在,为的是圆一个梦想。(贵阳晚报 11月8日)

    老人退休以后继续学习深造,无可厚非。他的举动,也算圆自己的一个梦想,这是别人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撇开这些,站在人生的意义立场来看,我想与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商榷几句。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想干出一番伟业,光宗耀祖。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伟大的梦想在现实面前,仅仅变成了一个梦,距离自己的现实非常遥远。远大的理想很多人都不能实现,但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不能放弃小小的理想。比如,爱岗敬业,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干得更加出色。建设温馨的家庭,培养子女成才,提高生活质量,偶尔添置一件自己心仪的礼物等等,这些都是小小的理想。我们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人生当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理想都会逐步实现。李文超老人就是不断追逐自己梦想的一个人,令我敬佩,值得后辈们学习。从他身上,我们真正领悟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含义。

    在实现大大小小的理想时,我们要综合考虑价值问题。如果一味去为了个人的理想,而不兼顾社会贡献时,就显得有些苍白。李文超老人去圆梦,读了大学,还旁听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前还要到北大去旁听博士课程,从59岁读到68岁,也算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乐从中可以体现。但老人读了书可能难以致用,将自己所学发挥余热,在这种现实下,我觉得李文超老人何不综合考虑,将自己求学的这笔费用资助一位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比自己读书以后回报社会的贡献更大。同时你也实现了另一个梦想,奉献了爱心。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识,你的这个博士梦想可以从更加节俭的途径而达成,你可以花费廉价的费用学习到博士课程,可以购买碟片,在网络上阅读相关的书籍。岂不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