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本是老实人


教育部的旨意在这方面并不是很管用。
    日前,天涯社区一则题为《严重曝光广西贵港市中小学老师补课!如狼似虎!》的网帖引发网民关注。帖子以一名家长的口吻“控诉”贵港市一些中小学教师“使出浑身解数”“逼”孩子参加有偿补课,不少网民对此“感同身受”,认为这是老师“敛财”的一种手段。(《北京晨报》 5月27日)
    “如狼似虎”这个词儿都用上了,有点儿不厚道。但是贵港的一些老师为了补课,故意将课程重点留到补课时讲,从周一到周五“锲而不舍”地去找学生谈话,这种做思想工作的方法比《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还彻底,还繁琐,还有耐心。你要是铁了心不补课,那你就等着穿老师给你量脚定制的小鞋儿,罚你抄作业,找事批评你,直到你缴械投降:“老师,这课俺们补了还不成吗?这每学期三五百的补课费俺们掏了还不成吗?”
    于是,皆大欢喜。在学校的课上完了,然后都背着书包到“灵魂工程师”家里去接受再教育。
    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放学后单独留下几个学生“开小灶“那是不要钱的,那时候教育部也是没有不许老师给学生补课这样的规定的,那时候社会叫老师是灵魂工程师那也是诚心实意的。不过,现在既然许多行业都开始拜金,我们也没必要就一定用“灵魂工程师”这个套套死揪着老师不放,认为老师就应该清贫,这不符合我们现在“尊师重教”的社会方向。但是,我们的一些学校、一些老师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学生就应该“锲而不舍”从学生腰包里往外掏钱。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但是这些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着。仔细分析,除了实在是有些老师想赚这个钱,它还有着比较复杂的社会原因。1、家长忘子成龙。2,升学压力,出于前两个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自愿补课的。3、学校竞争,一些中学被逼着去追求学校成绩排名。4、生活压力,物价上涨,好多人都想赚钱,老师也是人。
    我突然想起了一本小说,叫《老师本是老实人》。应试教育不死,补课就不死。一些教师也只是在这个复杂教育机器当中,看到了自己的“商机”,伸手要去分一杯羹吃而已。但是因为他分的是祖国花骨朵儿的羹,他打碎了我们一直以为教师应该是“圣洁”的青花瓷的幻想,所以扎眼并且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