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发展特色产业振兴镇域经济


  在北京召开的2011(第二届)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传回喜讯:湖北省仙桃市喜入“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市、区)”榜单;仙桃市市委书记刘新池还被授予“‘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功臣人物”称号。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到会讲话并颁奖。

  据悉,2011年“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市、区)”是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评出,评比标准涉及产业实力、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3类标准和近30项细化指标。

  湖北省枝江、汉川同时入围“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市、区)”,江苏省江阴市再次荣登榜首。

  入围“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市、区)”,对仙桃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曾几何时,仙桃在全省率先学苏南、昆山,“草根经济“堪比温州,仙桃也因此以全省首强县市身份5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6次跻身中部十强县市行列。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仙桃遭遇了产业转型的阵痛,不仅淡出全国百强县市,更是几度失守全省县市区“前三甲”。无矿藏资源、无大型项目、无铁路运输的现实依然摆在面前。

  围绕特色产业招商

  缺乏先天优势,仙桃招商比拼的是“新思维”:围绕特色产业招商,把每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齐聚效应,通过拉伸产业链条,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去年,仙桃引进项目251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3个,成功引进健鼎、富士和、联茂、康舒等一批台资企业和宜化、普天等国有企业落户,实现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超历史,国企进入仙桃创零的突破。

  目前,仙桃无纺布产业在扩规、升级、规范中加快发展。食品产业在旺旺、亲亲、米老头、嘉士柏等企业带动下,实现快速增长。机械电子产业通过引进一批品牌型、龙头型企业,实现了高点起跳、跨越发展。医药化工产业正向现代大化工、精细化工转变。

  食品加工、无纺布卫材、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五大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仙桃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五驾马车”。

  围绕特色产业创牌

  目前,仙桃五大特色产业,各个都有叫得响的品牌。

  全市83家食品加工企业,就有11家中国名牌,5家中国驰名商标,中粮稻米、旺旺雪饼、亲亲果冻、真巧饼干、王老吉饮料、华美月饼、燕京啤酒……都是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统计显示,2010年,整个食品产业实现产值89.27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9.07%。

  全市现有的344家无纺布产业集群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富士、宏祥、瑞鑫、嘉华等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本土“小巨人”企业应运而生,仙桃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出口基地。该市无纺布产业已成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之一和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

  全市去年规模以上机械电子企业发展到42家,实现产值45.9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9.82%。健鼎、富士和、神雾等正成为叫响全国的龙头机械电子企业。

  医药化工行业中,已经形成以丝宝、湖北宜化、湖北科伦药业等知名企业为重点的医药化工板块。

  纺织服装行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47家纺织企业年产棉纱6.5万吨,布3000万米,服装年生产加工能力5000万件,形成了从纺、织、染、整到服装加工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围绕特色产业兴镇

  仙桃市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市建成90万亩优质水产、120万头生猪、1500万只家禽、2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农业一镇一品规模化种养格局初步形成。仅张沟镇打造成百里养鳝经济圈,发展网箱养鳝5万亩、80多万口,亩均收入1.5万元,成为全国养鳝第一镇。杨林尾镇发展鱼鳖套养3万亩,亩均收入1.3万元,获评全国养鳖第一镇。

  仙桃市培育以湖北裕波为代表的7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附加值显著提升。同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196家,帮助26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特色产业发力,引领镇域经济多点开花。统计数据显示,元月至4月,仙桃全市21个镇办,有14个镇办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全市31.61%的平均水平。龙华山、彭场、张沟、沙原等4个镇办增幅超过40%;张沟、沙原等乡镇的增幅更是达到112.38%和84.94%。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