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格鲁伯的悦纳
喻建国
在现实人生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愉悦地接纳,这是操持成熟心态悦纳的上乘之举,要能做到这样,当然是很难的,但是也确实有很多操持成熟心态的人能够做到这样,且举一例:《平安夜之歌》的曲作者弗兰茨·格鲁伯就做到了这样。弗兰茨·格鲁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下萨斯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内,他任职于约瑟夫·摩尔神父主管的学校,教授音乐。他有一个三口之家的幸福家庭,平时工作之余,尽享美满家庭的幸福生活,自是悦纳长随。不料1818年的秋天,可爱的儿子却因突发疾病而去世,原来的三口幸福之家突然遭此变故,顿然间欢声笑语再也没有从这个住家的房屋内传出,弗兰茨·格鲁伯和他的妻子终日愁眉苦脸沉浸在痛失骄子的悲痛中。转眼间圣诞节降临,弗兰茨·格鲁伯独自一人前往教堂做弥撒,做完弥撒立即返家,看到爱妻在昏暗的房间内趴在儿子生前睡过的床上抽泣,她见弗兰茨·格鲁伯返回也不搭理,无奈,弗兰茨·格鲁伯想拿起乐器演奏乐曲来排遣悲切,此时却从琴盖内掉出一张字条,那是约瑟夫·摩尔神父所写的《平安夜之歌》的歌词,是几天前神父交给他,请他为此谱曲的。他捡起字条,立即坐到台灯前的椅子上,面对着妻子,谱起曲来,同时边谱边弹边唱,也许是圣灵给予他的灵感和乐感,很快谱曲就完成了。他的妻子亚娜在《平安夜之歌》的音乐声中,一下子也和弗兰茨·格鲁伯一样,痛苦感瞬间消失。她慢慢走到弗兰茨·格鲁伯身边对他说:“亲爱的格鲁伯,求上帝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上帝的圣意,儿子的去世,我们不该悲伤,应当欢喜,因为在你弹唱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间里,我们的儿子也在其中,一同欢乐地唱着“救世主诞生了!”弗兰茨·格鲁伯谱曲的《平安夜之歌》也就从那个时刻开始传唱至今,现在这首乐曲可以说已经是世人无人不知,也几乎是世人无人不会唱的歌曲。
人遇大祸,神情沮丧,心中很难容纳现实的存在,这时应该恰当地自我调适,首先要透析祸事,只要此祸没有能够摧毁自己,就是自己的大幸,自己能够坚强地仍然挺立在世上,就是对大祸的一种绝对的胜利。大祸过后,必有大福降临,这是常理,祸去福临,轮回再现,这是古往今来的常态。在大祸中一定要看到希望,自身不倒就是最大的希望,自身的不断延续,就是福临的前兆。平平地对待大祸,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举止,自当好好地描绘这幅神圣的图景。
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不幸和痛苦,只要还有平安的夜晚,在人生的旷野中,你一定会看见天上的光华和明天的希冀,听到天使高歌哈利路亚,你就一定会尽享恬然的福祉。你会手捧天大的祸害,把玩它于自己的掌心。恬怡地悦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