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公共资源”在“裸奔”?


    还有多少“公共资源”在“裸奔”?

    陈 宏

近日,一篇题为《青海海西州6名干部提拔当天即退休,两人一天内两次被免》的文章,先后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引起了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此事也引起青海省委组织部的关注。青海海西州6名干部提拔当天即被免职并退休一事被紧急叫停。

在一天的时间里,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将6名干部先任命后再免职并退休,有两人甚至在同一天内遭遇两次免职,这样提拔干部堪称“史上最短命的任免”。无独有偶,四川南充市某高校的几位退休干部反映,他们退休前不仅没有升职,还被学校在未经党委会研究就免去了省委组织部批准的副处级职务,以“腾名额”解决他人,免职后只聘个中级职称去低套工资,其中有两位退休了还被又免又聘。

据2010年网友爆料,某县2007年1月11日至2010年2月21日,三年零四十天任免干部超过1700人次,而同期,“中共中央仅调整任免干部279人次”。有网友感慨:3年内超1700人次的干部任免,1年至少要任免567人次。一年365天,减掉108个休息日,再减掉11天的法定节日,也就是说每年246个工作日里,平均每天有超过2人次的人事任免,不是牛,是真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他经常到全国各县调研,对各地的干部职数编制非常了解。他表示,“一个县一般只有150至200名现职干部,大县可能稍多一点。”而该县三年的人事调动竟然是正常现职干部的十倍,这岂不是把干部的任免当作儿戏?难不成,该县是在“过家家”。这种把干部任免当儿戏的做法危害十分严重。有网友爆料,某市所辖的4个国家级农业贫困县区,共有40多位正副县长。

显而易见,“公共资源”在一些地方、单位已成了自有资源,变成了某些人的私家领地,可以肆意而为,大行其道,视为正常现象,最后“裸奔”起来,“看人下菜碟”。可以说,此种干部任免是长期以来在干部任用领域不规范操作的某种缩影。

干部任免程序上利益取向发展下去,会成为买官卖官行为。这种提拔怪象,也无法促使官员重视民意。这样上台的干部,因为自身任职情况会更加在乎官意,漠视民意;持续以往,也会催生更多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认为:“现在的干部人事改革制度性的规定出台了很多,但是,出现这种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潜规则取代正式规则’。”

网友认为,干部提拔当天即退,这种做法有两面性,用得好,能够使一大批优秀干部看到希望,用得不好,则会出现拿公共资源“送人情”的现象。而视干部选拔为儿戏,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像这样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实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