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上的吮吸
喻建国
冬日暖阳的温馨陪伴着我漫步在江苏路上,我出生于上海,有几条马路对于我来说,都曾注入过我的年华和岁月,其中尤其是江苏路,从1974年3月31日迁居而来,直至2001年7月1日离开,住了超过足足27年的光阴。江苏路从原来狭窄的双通道变成了目前宽阔的六车道加两条慢车道。地铁11号线就在我原来居住的小区里造了始发车站,我的住屋的地下就是地铁2号线的线路。地铁2号线通车后,深夜时分,睡在床上能够非常清晰地听到车子进站和出站。
离我家不足50米的距离,闻名遐迩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操场绿油油地铺洒在乳白色的巍峨的教学大楼的南方,它们俩同居江苏路的东侧,我的大儿子就毕业于该校,只是当时该校曾是男女同校的上海市第三中学。在它的南面还有当时教学很有特色的江苏路第五小学,现在校舍已为第三女子初级中学所用,我的小儿子毕业于这所小学。当时马路两旁分别有一些小花园洋房镶嵌着,同时马路两旁又有林立的低矮的商店。
第三女子中学的校墙很高,走在江苏路上看不到里面,校内高大的乔木有一些枝叶伸到路旁,人们从那枝叶所透出的气息更感受到名校的神秘。上海解放前一年,我曾随母亲参加过当时的中西女中高三毕业班的毕业晚会,她们当时演出了一部西方歌剧,演员全是毕业班的学生,而且全部用英语演唱。在我当时少年的心中刻下了崇尚的深深的印记。
20世纪末,开放透绿,市三女中的校墙被推倒了,换成花纹铁条艺术墙,走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身旁,能够把校内的大树、绿草、鲜花、操场、校舍一览无遗,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女生的身影也能在江苏路上闪闪忽忽,江苏路的这一段骤然在空间感觉上被放大了好多好多。过不多久,又在其间镶入玻璃块状艺术墙,透明的玻璃板上用磨砂的方式镌刻着朱自清、冰心、郭沫若、茅盾的美丽散文的片断,诗意和文采被充盈于江苏路的一侧。另外还分别树立了一些雕塑,把少女的向上学习和少女的青春气息交织在一起美美地编织在江苏路旁。走过这里真有点像是走入了文化和艺术的马路天堂。
11号地铁兴建了,江苏路出现了一轮地铁修建所带来的混乱,渣土堆上了那些校墙,高大的乔木被搬迁了。这段日子也有上近两年的日子。11号地铁通车了,上海世博会开幕了,江苏路又渐渐地染上新的华彩。
我今天把市三女中玻璃块状艺术墙上的让人获得美美享受的散文华彩逐字逐句地细细读来,隽永地品尝着。路上步履匆匆的年轻人从我身旁急急地走过,他和她会偶尔一瞥一位白发斑斑的老头驻足在路旁,也许他和她会莫名地觉得这老头在干嘛,殊不知这老头既在吮吸着中国近代散文的精髓汁液,又在品尝着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华夏几千年来最为精彩的岁月气息。
在我读完最后的一行散文后,我像照相机又像摄像机把双眼镜头死死地牢牢地盯着江苏路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我想留住它。不过我还是向我发出了指令:“该走了,我还要发挥我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