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一眼书名就够
——评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Business Strate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李华芳
【注】正在进行#1人1月1书1评#活动,5月书评。
我完全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的,事实上我发现也只需要知道这个书名就行了,没有深入阅读的必要。这本书主要的意思是说IT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和《社会主义好》那首歌展示的强调方式差不多,每一章最后都会强调一下。同时本书还讨论了将生意搬到互联网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置。考虑到这书的出版年限是1997年,这或是我唯一能原谅它的理由了。
我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替代制度?林达曾经提到过一个技术替代制度的好例子,就是收银机如何帮助便利店防止收银员私下落袋?在采用收银机对账之前,大体是采用抽检,盯防,甚至下班前搜身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但收银机完全替代了这些制度,使得这套盯防制度完全没用了。因为收银机可以自动对账,卖出什么总共多少,不仅对于收银员来说一清二楚,对于店家而言,也是如此。这一技术节省了店家监督收银员的各种成本,严格来说,是完全替代了各种监督制度。这就是说,技术的进步有时候会彻底改变现行制度。
这个例子的后续跟进是自动售货机,彻底替代了人工。而最近,美国的CVS24小时便利店,开始大量采用新一代的自动售货机,取代收银员。这种新一代自动售货机的工作流程是,顾客先自选货物,而后到售货机前扫描条形码,计算出总价,投钱或插入银行卡,完成付款后货物提走。一开始,这种售货机的价格可能足以雇佣多位员工,但长期来看,随着机器的大量采用带来的规模效应,和逐年平摊,在成本上将会更具有优势,而人工将彻底被替代。
思考制度与技术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收银机的例子中,一种方法是关心员工的德性,于是在雇佣的时候挑选那些好品质的员工,使得他们不会私下落袋,这出现了各种管理技巧和制度。另一种方法是从技术上加以改进,使得私下落袋问题变成一个技术难题加以解决。我关心的是,在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中,何种条件下用技术更可取?
Gladwell的文章Small Change: Why the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weeted ,认为SNS技术不能引致革命这样的制度剧变。而后Clay Shirky在foreign affairs上发表了the political power of social media进一步讨论技术与革命的关系。Shirky的看法和我差不多,重长期而非短期影响。如果我们考虑长期视角,其实不难发现技术替代制度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网络技术,之所以被John J. Donovan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理由也正是如此。因为按照他的看法,商业交易的制度将会被互联网极大改变,今天的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到目前为止,技术,尤其是SNS是不是能推出革命,还是没有确定的答案。如果伊朗的革命并不能表明SNS技术的作用,那么在埃及的例子里,SNS似乎有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至于是不是能推出革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革命总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我同意Shirky的看法,技术主要是在长期上有助于形成公民社会,而不是推出革命。但技术的确会影响革命。只是其中的关系并非单向度的,也不是截然两分,比较复杂。我在《云上的人世间》这个文章里也提到过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正如1997年的互联网上做生意还是个新鲜事物,所以对其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商业交易的制度,存在怀疑。但时至今日,这种疑惑已经大大消退。亚马逊和淘宝网之类的技术已经革新了做生意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先的市场交易制度。Donovan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倒不乏预见性。但对于类似SNS技术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际交往的制度,更进一步的,替代部分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从而在长期改变“社会制度”,目前只能是希望和怀疑并存了。当然,这一制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也远远超出了这本书的范畴,其实作者本意并不在讨论这个话题,全是我自己的喃喃自语了。
但正如我在开头已经说过的,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兴致,这本书,看一眼书名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