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夸大高调退贿的标榜作用


不必夸大高调退贿的标榜作用

文/魏英杰

在网上晒退贿清单的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连日来备受舆论关注。对他的高调退贿之举,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不过,处于风暴中心的张翕飞,表现十分淡定从容,他甚至不无幽默地称:“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可以看出,张翕飞是个明白人。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才坦承:“我肯定会被孤立的。”但也正因为这样,他行为更加令人敬佩,也更值得引起思索。

张翕飞高调退贿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他打破了一个官场潜规则。这个潜规则不是大家闷声发大财、拿红包的陋习,而是有些人即便心里不想拿或者真的不拿,也不愿意破坏其他人拿好处的作风。有些人心里不想拿却不得不拿一点,这是随大潮的一种做法。有些人虽然固守本分不拿好处,却也不会高调宣扬,这则是明哲保身的心理使然。这是因为,在这个官场共同体中,官员一旦表现得过于另类,很容易被孤立或排挤出局。

在这背景下,张翕飞勇敢地站出来挑战潜规则,实属难能可贵。这等于是在告诉世人,随大潮拿一点,或者不拿也不破坏他人的好事,这些都不是抵制腐败、弘扬正气的正确做法。说的不客气点,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官场陋习。

这也给许多政府官员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角度。例如,他的一个朋友看了报道后给他发短信说:“你做了我们光说却没有做的事情。”可见,许多人并非不懂个中道理,而只是不愿意挺身而出,往前多走一步而已。但只有像张翕飞这样的人日渐多起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官场潜规则才可能被打破,明哲保身的官场生存法则也才可能让位于积极主动的反腐行动。就此而论,张翕飞高调退贿的正面意义,实非低调反腐可轻易取代。

话说回来,也不必夸大张翕飞的标榜作用。且不说,能够做到像他这样高调反腐的官员毕竟少数。张翕飞能做到这一点,关键也在于他“无欲则刚”,可能比别人更加没有负担。例如,他至今单身,生活作风朴实,上下班都骑着自行车。应该说,这是决定他高调退贿的一个现实基础。

个人作出表率固然具有一定感召力,但其影响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制度反腐。在反腐问题上,既有必要依赖于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更应着眼于制度设计和落实。以收受礼品、红包而言,许多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巨细无遗的规定。这就从法规上限制住了官员受贿的空间,也给那些有心向善的官员提供了坦然面对腐败诱惑的机会。

例如,美国政府规定公务员每年接受礼物的价值不能超过50美元,每次接受礼物的价值不能超过20美元,且不能是现金、礼券等。一方面有详细的“反腐清单”,另一方面有公开的财政预算和监督,腐败自然难以入侵,吞噬官员的道德良知。近日有报道称,香港特首曾荫权过去4年外访40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而且公开的开支精确到每一块钱。在这制度环境下,有些官员即便有心受贿,恐怕也无力收钱。

总而言之,在反腐斗争中,既需要张翕飞这样敢于高举拒贿大旗的官员,也要注重制度建设,尽快打造牢固扎实的反腐高墙。

2011年3月30日
发于新京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