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流注,五官七情
脏腑五官隐气运。脏腑:人体内脏总称,具体又分为内五脏和外六腑。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有两种说法,其一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心包络,也属于六腑,大小肠算一腑,心包、胆、胃、大小肠、膀胱和三焦仍然是六腑。五脏与五行六腑与六气既有静态对应相感,五脏六腑又分别与五运六气产生动态共鸣,就是说五脏与天地间的五大行星和五行物质环境发生共鸣,而六腑与天地间运行着的六气产生共鸣,且脏腑能量随时相互转化。如能五脏六腑与五运六气共鸣和谐,则人体健康,不和谐就是人体感受风寒即得疾病了。
脏腑关系遵循五运六气,食补五行入五脏遵循五运六气,五官气色同样反映五运六气。
例如心脏运动状况与火星对应,火星发生大冲(就是地球、火星、太阳在一条线上)时就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病情发作。关于大冲等天文现象后面有专门章节详细解说。
再如长夏湿气重,湿气属于土行,与脾胃相对应,长夏就容易发生脾胃病变。
其具体步骤是:五行运动产生六气,六气经十二经络进入六腑后入五脏,最终由五脏调节达到均衡,如调解失当就会受病或留下隐患,隐患在下次失衡时就可能发作。五脏直通五官,故五官气色反映五脏健康状况。
五脏六腑分别遵循不同的运动节奏和规律,即五运六气的变化,是因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就是说地数为五,天数为六,但主要由天空能量聚合而成的物质,要遵守地数的制约。例如雪花从天而降,但有六角;相反,主要由地面能量形成的物质,要遵守天数的制约。例如梅花盛开,有五瓣。五六组合就有六十甲子的周期变化。用阴阳五行分析六十甲子的特点,就是运气格局的由来。五脏的状态是与五行发生共鸣,就是遵循逢五则变的规律的。而六腑的状态是与六气共振,就是遵照每遇六则达到一次循环的。
北大太极研究所郑继兵副教授等,根据对河图洛书的研究,成功得出五行能量数据,并根据这张数据图表制成金属柱方阵,发明太极八卦治疗仪。这个仪器的根本原理就是根据河图洛书给出的五行数据而加强五脏六腑的能量供应以治疗人体疾患的。
七情六欲关气运。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是饮、食、声、色、触、欲,七情六欲分别借助五官和五脏六腑影响人体健康状况: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恐伤精;饮对肾,食对脾,声对肾,色对肝,触对肺,欲对心。就是说,七情六欲实质是情绪状态的五运六气,要保持身心健康,首先就要保持身心平和平衡。所谓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就是这个意思。
子午流注循气运。根据易学天人合一理论,人体各部分机能在不同时间强弱不同。中医是时空医学,用药要在脏腑活动最旺盛时进行。
也就是说气血运行受五大行星和日月运动影响,脏腑及其经络在十二个月和每天十二时辰的活动情况是不同的。例如,脾胃病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夏季的上午七至九时之间,因为在这个时刻,受土星运动共振影响,脾胃所属经络机能最活跃,病变也最明显,此时用药最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