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渝
今年的沈阳春季房交会来的有点晚(2011年4月30日-5月4日),但是明天就开场了,让我们在倒计时中期待吧。
房交会让我想起:赶集。在农村农民都比较喜欢去赶集,一是平时农活忙无闲暇时间购物,二是可以买到新鲜蔬菜猪肉等,三是集市上的物类品种全于平时的集市,四是价格上比较实惠,五是可能碰上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有事可以沟通,六是自己家种的蔬菜养的家禽吃不完可以去集市上卖。
现在虽然在很多农村还有集市,但是集市的规模,去的人数也在逐步减少,这主要是农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变,有冰箱可以储存肉制品,商品时时都很丰富随时可以购买,有电话可以随时跟亲戚朋友沟通,交通更为方便可以进市里的超市购买所需品……或许有一天,赶集成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而存在档案中。
关于沈阳市房交会,到今年好像是举办了十来年了,从一年一届,到一年两次,再到一年春夏秋冬四次。从房交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可看出沈阳楼市发展的程度。前两天有地产圈的朋友跟我说,今年的沈阳房地产市场肯定不好,你看房交会都没有几个企业参加的。我说你错了,你去看看09、10年的房交会参加的房企多吗,不是照常销售面积和房价都在提升。拿房交会的盛衰来衡量楼市的走向这是不科学的,房交会不是楼市的风向标。房交会只是楼市终端的一次有组织的活动而已,目前房交会不盛的主要原因是客户购房行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客户产生购房行为,有被动因素和主动因素。楼市刚开始市场化的时候,很多客户自己购房置业的心理上的转变需要一个时间段,甚至有部分人还幻想是不是还可以等福利分房,他们很少主动去接触市场的资讯。随着楼市的逐步发展,其中一部分人敢于尝试,选择了自己购房,同时国家政策的鼓励,其中特别是优惠按揭政策的推行。这样使得一部分客户从被动变为了主动,他们就会从报纸上寻找楼盘信息,去售楼处看楼盘,因为逐个楼盘去看去了解很费时,于是就去房交会现场,一次可以看到很多个楼盘,另外前些年房交会期间购房,沈阳政府还给予补助以及减免费用,这样就促进了房交会规模越办越大,次数越办越多,参加的楼盘逐步增加,去的看房者也逐步增加。
随着楼市的宏观调控的推行,房交会上各类补助政策的取消后,百姓觉得什么时候购房都可以。但是百姓不去房交会选房的重要原因是百姓在获取楼盘信息的渠道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获取信息有这么几条:一是人与人之间,现在很多场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谈起楼市,有些人已经有了一套甚至以上的购房经验,他们对楼市已经很清楚,对购买项目从哪几点去了解信息都很清楚,另外朋友之间这种人际传播的楼盘信息,对客户购房有很大的促进力(朋友买了,我也得买),而且信息可信度高;二是地产专业杂志的推行,买一本杂志就可以看到沈阳每一个楼盘,这样可以从地理位置,房价,企业品牌、配套等等上面进行比较,很快可以圈定自己购买房子的范围,然后选择几个意向楼盘去实地考察,就可以购买成交;三是专业的地产网络出现后,网络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楼盘图片,项目位置,甚至是视频资料,这样更加生动化的展示了楼盘信息,另外像百度乐居、搜房都推出了人性化的购房搜素引擎,让百姓可以输入关键词,找到自己钟爱的楼盘,让购房更为科学化。
突然想起,前几天上海车展,一同学还跟我来电话:过来看车展不?我说:不去,我买车也在沈阳买。他又说:过来看美女呗!我说:说到我真正的需求了。
明天去房交会,借这个平台,看看地产圈内的那些朋友。
纯个人观点,与所在公司、所做项目、所发布的媒体无关。
>>>欢迎盗版,严禁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