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等问题


再谈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等问题

有个学校举行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这就是幸福》。要求和一般的考试写作相同,文体自选,立意自定,诗歌不少于20行,等。

从题目来看,应该从”“幸福两个并列的关键字词来扣题,“就是”表判断关系,把“这”和“幸福”联系起来。考生写作之前,关键是对“幸福”的理解,“幸福”一词,它指的是“令人愉快的、惬意的生活情境”或者“(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前者的解释是名词;后者的解释是形容词。

从文体上讲,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按照记叙文的要素来构思立意,描写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等,并点明这件(些)事情的意义;

如果写成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来阐述道理,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写散文,可以出彩,构思有关幸福的几幅画面,表现“幸福”的主题。还可以写成小说,刻画某个典型人物形象。

防止写成概念性的作文,如开头就写幸福是什么?,全文都是幸福的概念,而无生动具体的事件的叙述,也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等。这是目前学生写作的常见病。

另外,把文章写成“几不像”,文体特征不明显,也要引起注意。

如何立意深刻?这要看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个人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以及个人的学养。鲁迅在民国时期的讨生计的路上,看见了一个车夫撞倒“伊”,由此及彼,反省自身的“小”,描写车夫的高大形象。我们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全文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描写或者叙述,人物对话也极简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内容上还要注意,叙述事件的“低幼化”问题。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总是那么几件事,颠来倒去,长衫马褂瓜皮帽——老一套!缺乏生活积累吗?我看不是。写母爱,就是讨厌妈妈的唠叨,于是,母女(子)发生争吵,然后,“我”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夜晚“我”回家了,关门学习,忽然,有人敲门,打开一看,原来是妈妈为“我”来了一杯热牛奶,给我补身子……

写父爱,就是“我”生病了,爸爸半夜抱(背)“我”上医院,挂号拿药看着我打点滴,然后,爸爸就靠着“我”的病床边睡着了,“我”发现了爸爸的白发,于是,“我”就泪流满面。如此这般,等等。大有江郎才尽的嫌疑,而不是搜尽奇峰打草稿,领异标新二月花。考生也苦不堪言,今天你要我写一篇以“眼泪”为话题的作文,明天改成了一篇命题写作《智慧伴我成长》,后天又说不定要看图写文了。可怜的学生,难怪你整个的全是“眼泪”的概念啊(基本没有生活基础,在那里闭门造车);你的人生才起步,哪里有什么智慧可言?于是,你看见这样的考试作文题目,傻眼了!只能拼命编造,无中生有,写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发一些不着边际的议论。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误尽我可亲可爱可怜可泣的少年。

《这就是幸福》,考生一般会写成对小时成长中的一些琐碎事件(生病、过生日)的回忆;或者叙述某次小测验的成功,在班上名次又前进了多少名。没有深刻的思想价值或教育意义,情节展开也很平凡无奇,写成了平庸文。当然,并不是不能写这些内容。关键是思想性和艺术性。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些问题。

有个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作文《放学路上》,其中,一个学生描写在放学路上,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很好奇。于是,追逐这只蛤蟆,还不断地砸它。这时,路边来了一个老农,就批评这个学生不该追打癞蛤蟆,因为它是有益的动物。学生不相信,回家以后就去查阅相关资料。一看,果然是老农说的那样。于是,这个学生就悔之莫及,对自己的行为感觉十分惭愧。据说,在阅卷时,这篇文章被判定不合格,原因是叙述的事情很无聊,没有什么意义。后来,该考生家长要求复查,并重新对该文进行复评,最后,成了优秀作文。

这表明,考场作文不一定要写多么高深的内容,不一定要运用教师灌输的什么技巧与方法,不一定要写出隽永的字字珠玑。但是,一定要写出个人的真实情感,一定要写出个人的独特的感受。至于方法、技巧啊,我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