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何时突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迷局?


质量安全何时突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迷局?
 
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直接导致广州海鲜零售市场受到重创(详见羊城晚报4月16日a3版报道)。广州市面零售的海鲜到底有没有核辐射?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消费者。然而由于监管环节处于分段监管的状态,一时又很难找到确切的部门负责。(19日羊城晚报)
日本核泄漏举世关切,特别是由此引发的蔬菜、海鲜等食品的安全性更让人难以释怀,社会各方无不希望职能部门严密监测,及时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然而,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海产品的核辐射监测却处于真空地带,真叫人不可思议。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人吃,这一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而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所谓分段式监管,显然正是陷进了三个和尚没人吃的迷局。记得“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初,某地的双汇产品继续高调促销,各个职能部门均无人问津,也是因为派头归农业、流通归工商、餐桌归质量,结果多个部门的分段监管,变成了大家都不管,与海鲜核监测的命运如出一辙。
其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关键还在于监管者的责任意识,在于他们是否有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恪尽职守,不愧对纳税人的供养。这么多监管部门,无论其中哪一个出面,都可以理直气壮,也都是责无旁贷。正因为责任心的缺失,才互相扯皮、推诿,也才使质量、安全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看来,要破解这一困局,仅靠泛泛要求监管部门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显然不够,而必须尽快对分段式监管进行改革,整合工商、食监、农业等多个部门的技术力量,实行“大部制”,对质量安全进行一条龙全程监管,在这个基础上,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皮球”既踢不了,也不能踢,才能让监管不再虚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