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的很多年,基本是一年一个周期,要么先松后紧,要么先紧后松,从来没有改变。和很多年轻的地产行业从业者的小朋友聊,对于调控造成的从业者心里压力,基本纾解他们的情绪,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剩者为王,坚守就是胜利。
那么,本轮调控的效果会如何?从608个城市的控制价格指标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报汇总,截至3月31日,全国657个城市(包括287个设区城市、370个县级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包括281个设区城市、327个县级市)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占92.5%。国家统计局统计并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均已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某网站记者3月30日致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该通知细则与落实情况。住建部办公厅宣传处称,交由地方政府落实也是因为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由当地居民对调控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具针对性,也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按照当地居民的要求,如果要求房价大跌80%,你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所以这是一个伪命题,也不具备实操的意义。在各种因素绝不可能出现价格下降的楼市,调价目标为降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目前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压力太大,无钱也无地可支配的地方政府,只能靠土地出让的兴旺,完成保障房的配建。至于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努力,今年很难见效,主要原因在于保障房盈利模式的纠结。而保障房1000万套,只有220万套公租房一个亮点,而且我们看到的是公租房替代的是经适房用地。至于其他各类保障房,基本属于市场上一直存在的品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房,比如棚户区改造的前提是腾退土地部分的高收益,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棚户区改造回迁的实现。实质上,棚户区改造也就是旧城改造的一部分。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告显示,4月共有15宗经营性地块出让,其中包含居住功能用地11块,占比七成多。根据土地中心资料统计,今年一季度,北京共成交经营性用地22宗,而居住用地1月成交4块,2月成交2块,3月为零成交,同比2010年第一季度17块减少约65%。
最担心的是市场重复08年的颓势,当然最担心的是市场土地供应与成交的颓势。现在看来,在地方政府限价目标为涨价目标的形势下,消费者的观望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那么重现08年的市场状况也基本没可能了。毕竟经历多次的调控越调越涨的折磨,消费者更加理解了调控不是调成房价大跌,调的是房价涨幅。
微博上写下这段话:“什么叫遏制部分城市的房价涨幅?什么叫遏制涨幅?什么叫部分城市?这些都搞不懂还敢胡乱叫喊?哪个政府文件说过房价大跌?限价责任书的各级政府已经很努力在遏制涨幅了,还要奢望什么?再有,不是保障房大建吗?遏制商品房房价还为哪般?”
也许很不好听,但是说的是事实。一方面不准马儿吃草,一方面要挤马儿的奶(该挤牛奶才对)。网友认为:“把调控理解为就是要降价的人,与疯狂抢盐的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不理性的糊涂蛋!”有的网友说:“有时候看见你说的话我都想骂你!可是想想你也没说错,只不过现在贫富差距太大,底层人民确实艰难啊!所以你也要注意不要太打击底层群众,他们并非不勤劳,也不缺少多少智慧。”我不赞成如此的说法,我认为:穷与富实际都是一个起点,但是选择不同,结果才不同。努力不如选择重要。
那么现在又到了选择的关键时刻,消费者选择的是信房价会大跌,还是相信房价将稳步上涨。未来的两三年才会见效果。事实上,08年听了任志强董藩大鸣和我的,买房少花了三分之二。
调价目标出尽,结束观望是正理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