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欧洲央行加息后的“茫然”
欧洲央行4月7日例会决定加息,这与欧洲央行明确的稳定通胀的目标相符。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何振盟认为,加息隐含着政策矛盾,其下一步政策方向依然存疑。
其理由是:如果和市场预期的一致,欧洲央行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周期,今后将加息4次达到1个百分点,那么,这种政策选择对欧元区不同国家将带来不同的影响:高债务国的危机情况将会加重。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加息将继续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给银行业带来继续的负面影响,进而会使银行业问题和危机继续向财政部门传导。
欧元短期利率上升,以及市场形成的加息周期预期,将推高欧元长期利率,而这将加剧高负债国家的融资成本,以及进一步增加其融资难度。目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国债融资成本已经大幅提高。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只会加重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负担,并使债务危机的恶化风险进一步增加。
此外,加息是对整体经济的紧缩政策,利率提高将加剧以上债务国经济复苏的难度。2009年欧元区整体经济负增长3.6%,2010年实现了2%的经济增长,但是,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参差不齐。作为火车头,德国经济快速复苏,2010年增速高达3.6%,但高负债国家依然处于衰退状态,2010年希腊经济负增长4.4%,爱尔兰负增长1%,葡萄牙只弱增长1.5%。对于这些衰退类国家来说,加息显然并不符合这些国家的需要。
有媒体报道称,毫无疑问目前欧元区的核心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在通货膨胀问题之上。
漠视“提升通货膨胀容忍水平”这一共识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提升通货膨胀容忍水平,已经是美国主流学界的共识,甚至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即是被动地创造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决策者可考虑将通胀目标从2%提高至4%,以促使货币政策在未来通缩危机中更好地发挥效用。IMF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提出将通胀容忍度从2%提高到6%。
但欧洲央行目前依然坚守2%的通胀目标,对大宗商品带动的通胀保持了“高度警惕”。3月份2.6%的通胀水平催促了欧洲央行这一次加息行动。但这一加息行动,对于欧元区当前最核心的主权债务危机,却有加剧之虞。
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来看,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实际上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都将政策目标定位于兼顾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只有欧洲央行依然坚持单纯以稳定物价为目标。
在欧洲央行加息的同一天,英国央行也议息但最终选择了推迟加息。目前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还没有结束,而地震之后日本央行则大幅释放流动性,推动了新一轮刺激政策。
其理由是:如果和市场预期的一致,欧洲央行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周期,今后将加息4次达到1个百分点,那么,这种政策选择对欧元区不同国家将带来不同的影响:高债务国的危机情况将会加重。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加息将继续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给银行业带来继续的负面影响,进而会使银行业问题和危机继续向财政部门传导。
欧元短期利率上升,以及市场形成的加息周期预期,将推高欧元长期利率,而这将加剧高负债国家的融资成本,以及进一步增加其融资难度。目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国债融资成本已经大幅提高。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只会加重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负担,并使债务危机的恶化风险进一步增加。
此外,加息是对整体经济的紧缩政策,利率提高将加剧以上债务国经济复苏的难度。2009年欧元区整体经济负增长3.6%,2010年实现了2%的经济增长,但是,欧元区国家经济复苏参差不齐。作为火车头,德国经济快速复苏,2010年增速高达3.6%,但高负债国家依然处于衰退状态,2010年希腊经济负增长4.4%,爱尔兰负增长1%,葡萄牙只弱增长1.5%。对于这些衰退类国家来说,加息显然并不符合这些国家的需要。
有媒体报道称,毫无疑问目前欧元区的核心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程度在通货膨胀问题之上。
漠视“提升通货膨胀容忍水平”这一共识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提升通货膨胀容忍水平,已经是美国主流学界的共识,甚至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即是被动地创造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决策者可考虑将通胀目标从2%提高至4%,以促使货币政策在未来通缩危机中更好地发挥效用。IMF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提出将通胀容忍度从2%提高到6%。
但欧洲央行目前依然坚守2%的通胀目标,对大宗商品带动的通胀保持了“高度警惕”。3月份2.6%的通胀水平催促了欧洲央行这一次加息行动。但这一加息行动,对于欧元区当前最核心的主权债务危机,却有加剧之虞。
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来看,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实际上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都将政策目标定位于兼顾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只有欧洲央行依然坚持单纯以稳定物价为目标。
在欧洲央行加息的同一天,英国央行也议息但最终选择了推迟加息。目前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还没有结束,而地震之后日本央行则大幅释放流动性,推动了新一轮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