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葡萄沟果农自酿的甘甜纯汁葡萄酒
董宝瑞
昨天,笔者在贴出《昌黎葡萄沟结出的可喜木瓜》时,已经说过,今年1月8日下午,笔者与“中国第一堡”耿氏酒堡的创建者,中国干红葡萄酒农家自酿第一人耿学刚等昌黎干红葡萄酒的农家自酿者,陪同《中国周刊》记者李佳蔚到昌黎葡萄沟访问昌黎县林业局退休科技人员焦宏匀,探询昌黎葡萄酒从80年前由世居西山场村的焦宏匀家开始由果农自己酿造的情况。今天贴出当时拍摄的一些照片。
中国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很早,但在历史上并未得以流行。多年来,中国各地流行喝白酒、黄酒等粮食酒。1892年,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梦想,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序幕。不过,从那时起,长期充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是半汁葡萄酒,并非干型的全汁葡萄酒。中国的干型全汁葡萄酒生产历史刚刚有30多年。1978年,中国葡萄酒酿造专家郭其昌在河北沙城酒厂,利用龙眼葡萄研制出长城牌干白葡萄酒;1980年,天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用玫瑰香葡萄酿造出王朝牌半甜葡萄酒;1983年,郭其昌与严升杰等在昌黎葡萄酒厂研制出用赤霞珠等专用酿酒葡萄酿造的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导致“中国第一红”在碣石山下的昌黎诞生。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葡萄酒酒饮市场先是认可干白葡萄酒和半甜葡萄酒;到1995年,由昌黎葡萄酒厂和中粮集团公司等企业合资在昌黎建立的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深圳等地引发干红葡萄酒热后,中国的干红葡萄酒才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后来居上,成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的主流。进入新世纪前后,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引领中国干红葡萄酒营销潮流,先后推出年份酒、小产区酒、庄园酒等葡萄酒消费概念,占据全国最大份额的干红葡萄酒消费市场。2003年,昌黎葡萄酒成为国家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品种,“昌黎产区”的干红葡萄酒成为中国葡萄酒最知名的品牌。近几年,随着国内干红葡萄酒的做大做强,包括昌黎本地在内的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一些地方的不法分子与一些试图谋取暴利的不法经销商内外勾结,开始大量生产假冒或掺水葡萄酒,最终导致昌黎假酒风波的爆发,致使全国的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出生了信任危机,不少人因噎废食,表示不再喝葡萄酒了。其实,这正是真正热起仅有十几年时间的干红葡萄酒市场不够成熟的表现,也是博大精深的葡萄酒文化远远没有得到普及的必然反映。假酒风波的出现,是坏事,也是好事,有知之士正好借机普及葡萄酒文化知识,相关方面也正好清除造假企业,惩罚不法分子,给真正出好葡萄酒的昌黎产区正名。我们应当相信,经过这场假酒风波的袭击与考验,没有任何假酒干扰和侵害发干红葡萄酒昌黎产区依然是中国干红葡萄酒消费者心中真正的知名品牌。
多年来,笔者一直以为,作为中国的干红葡萄酒之乡,昌黎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昌黎葡萄酒厂的前身——昌黎果酒厂筹备期间。当时,昌黎籍酿酒工程师任桂源带人在昌黎制酒厂酿造出了半汁的玫瑰香、龙眼和鼋鱼等葡萄酒。近些年,昌黎葡萄沟的旅游开发搞起来之后,才知道昌黎的葡萄酒酿酒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而且,酿造的是欧洲传过来的不加酒精和水的全汁葡萄酒。当时,设在卢龙县城的原永平府主教区一个中文名字叫文欣华的荷兰神甫,到如今的葡萄沟景区——西山场村传教,教会了焦宏匀家如何利用西山场村盛产的玫瑰香和龙眼等葡萄酿造葡萄酒。当然,主要是供教会做弥撒用了。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并不复杂,摘取已经成熟的玫瑰香和龙眼等葡萄,放进大缸里,加适量的糖,蒙住发酵;待快发酵好时捞去葡萄皮和核等杂质,就可酿成清醇醉人、营养价值很高的葡萄酒。这种方法在昌黎葡萄产区流传开来,到昌黎葡萄沟形成旅游热潮后,果农自家酿造葡萄酒的越来越多,供游客带回自家品尝。耿学刚就是先尝试酿造这种葡萄酒,后尝试酿造干红和干白葡萄酒的。
那天傍晚,我们在葡萄沟访问焦宏匀时,都品尝他家新酿造的玫瑰香葡萄酒,真淳,也真好喝。与我和耿学刚同去的,还有昌黎镇五里营村的党支部书记杨志权,他正在跟耿学刚学习,准备建立一个家庭酒堡。那天晚上,到昌黎县城一家农家饭庄,他带去他新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口味极淳正。一同就餐的新被任命为十里铺乡副乡长、西山场村党支部书记赵彦林品鉴后,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到那时,我才发现,在昌黎的葡萄酒产区,已经出现了不少葡萄酒“土专家”,有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的品鉴干红葡萄酒的水平,并不亚于昌黎众多的全国葡萄酒评酒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