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用工荒”——坚持到最后的,未必是赢家!


  “通涨”与“用工荒”——大概是2011年春节后最热的两个词了吧?!

  “通涨”带来的压力通过生活成本的提高很容易被大家感知,而“用工荒”就只能通过用人单位的缺员能否及时得到“补充”来体现了。

  “通涨”,在增加人们生活成本的同时,也给非刚性需求产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和风险。

       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压力和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通涨带来消费者满足刚性需求生活成本增加的同时,必然导致消费者弹性需求开支的减少。

     第二,非刚性需求产品,很难取得强势的市场地位,其市场价格自然难以追涨。

     于是非刚性需求产品的利润空间,在成本增加与市场萎缩两头堵的双重压力下被越摊越薄。

     通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企业不仅会陷入“越做越赔”的怪圈,甚至会沦入“不做市场是等死,做市场是找死”的尴尬境地。

     就目前的经济形式,对非刚性需求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而言,“动不如静”可能是上策!

     但若还有企业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仍怀揣发展的梦想,是否还有路可走?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我想在市场通涨的大环境下,还想谋求发展的企业至少还有三条路可走:

     其一,把饼摊大(规模战略:薄利多销,追求规模效应);

     其次,提高市场效率(效率战略或杠杆战略:提高投入产出);

     最后,通过技术革新与服务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升级战略)。

     这三条路虽然可走,但坦率地说,不仅走起来不容易,其风险较之经济平稳时期要大很多。

     无论企业采取规模化战略,还是效率杠杆战略,抑或升级战略,都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资金、产品(技术)和人才。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历来都是稀缺资源,而这一点在2011年有可能变得更为突出。

     在2011年一开春,一批大量使用农民工的加工型生产企业因严重缺员导致开工不足,致使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了有订单不敢接的非常困境,2011年的“用工荒”,由此拉开了序幕。

     2011年,适逢圣安百草公司成立十八周年,我们原本想以此为契机,厚积薄发,图谋企业的加速发展,用未来三年的时间让企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实现公司2011年的市场开发战略与目标,春节后我们即按照资源配置的需要开始了招聘行动,不曾想与“用工荒”碰了个面对面。

网络招聘遭遇“面试荒”?

1、绝大部分应聘人员缺失最基本的诚信

       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后,和往常招聘一样,收到的应聘简历非常多。 但今年有一个现象较之往年更为突出:预约好面试时间,实际来参

        加面试与确认要来参加面试的比例出奇的低,几天下来平均不足10%。

          工作人员想电话追踪未按时来面试者背后的原因,不曾想80%未按到的应聘者有着同样一种表现:不接电话。

       除了缺失基本的诚信外,面试荒现象背后,究竟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社会问题,我一时还想不明白。

2、漫天要价

       今年面试带给我的第二个比较强烈的感受:大多数应聘者开出的薪资要求,并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行业经验和学识背景做支撑。

        应聘者传递的信息是:我需要这么多的钱,给不给是你的事,但这是我想要的,至于能不能找到工作,那是另外一回事(甚至给我这样一种感觉:能不能找到工作不关他的事)!

     现场招聘火爆胜往年

     我们原计划在网络招聘的同时,启动现场招聘。虽然我们占有距北京著名的雍和宫人才交流中心不出十分钟车程的地利之势,但一联系才得知,三月份的招聘摊位爆满,只有临近四月中旬的招聘会还有少数摊位……

     如果在三月底之前,我们尚不能完成招聘任务,就意味着我们今年的一些营销方案难以如期启动。

     但我们抱定了宁缺毋滥的招聘宗旨:即便推迟2011年营销方案的启动时间,甚至调整我们的营销计划,也绝不滥竽充数。

     截至目前,我们的招聘面试工作已经进行了八天,招聘上岗两人,还有两位通过初试者将在这两天接受复试测评。

    北京遭遇用工荒了吗?

     一线城市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用工荒”可以理解,毕竟很多大型生产企业迫于通胀的压力,为降低用工成本,将工厂从沿海和一线城市迁往了农民工输出量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导致大部分到一线城市为了挣钱而不是落户的农民工不愿再外出打工,而选择生活成本更低的“家乡”就业,必然会导致一线城市的“用工荒”。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内迁,也必然会拉动当地服务行业的增长,很快一线城市那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型行业也将遭遇要么大幅提高用工成本,要么面临“用工荒”的困境。

     可北京劳动部门关于今年春节后来京务工人员的调查统计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春节后,无目的来京务工人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没少,反而还多出了40万。

     但这些无目的来京的务工人员,似乎并不着急找工作。那他们在等待什么呢?

     此时,“用工荒”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通涨”导演下的一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体力和耐力很重要,但坚持到最后的却不一定是赢家!

     这个时候,应该是有实力的企业争夺人才的最好时机。前提是,企业必须有人才发挥能力的平台,而且引进的必须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当年通用公司在美国遭遇通货膨胀的经济衰退期,率先将工人的工资提高两倍,将产业内最优秀的员工全部吸引到了通用,才迎来了通用历史上第一次跨越式的发展。

     人的价值只有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待价而沽或许不失为一种提高人才收益的方法,但真正人才的价值绝不是待价而“沽”出来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干出来的。

     宁可放慢企业的发展节奏,也绝不滥竽充数!

     阳光心态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招聘中非常看重应聘者的两项基本素质。

     作为双向选择的招聘,更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心态,但愿对宁缺毋滥的坚持,不让我们在这场“用工荒”的博弈中成为坚持到最后的人,我们更愿意携手适合我们企业的“人才”,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把蛋糕做大,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