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活期存款利率负4.5应大幅加息


陈真诚:活期存款利率负4.5应大幅加息

文/陈真诚

(原文“央行应提高活期存款利率”载新京报《房地产世界》)

 

[导读:2月9日加息后,活期存款利率也才只有0.4%,与最新公布2月份的CPI为4.9%相比,活期存款负利率的幅度比一年期存款更大,负值高达4.5…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能减少未来银行新增贷款

央行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0%历史高位。此前,2月18日,央行自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来说,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约3500亿-4000亿的流动性,能减少银行的放贷规模,收缩银行体系放贷所形成的流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释放政府意志和回收流动性,起到回笼银行流动性、打击通货膨胀的作用,体现出央行调控流动性、控制通胀预期的坚定决心。

只是,由于近年来大量超发货币、大规模增加信贷投放,已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显得很有限。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和前年,共有超过20万亿的贷款(含表外贷款)已经发放。其中,2009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元,2010年新增信贷远远超出了此前监管机构设定的人民币7.5万亿元的目标,也不是此前发布的7.95万亿元,而是超出了前年新增贷款近人民币10万亿元,有约人民币11.5万亿元。各家银行主要是通过委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一种银行信用担保)等方式共发放了3.47万亿元的表外贷款。

从贷款构成来看,2010年,仅基于此前发布的2010年新增信贷7.95万亿元的数据,住户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9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20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总额为7.07万亿元,占7.95万亿元的超88%。此前2009年,新增贷款近10万亿元中,绝大部分也是中长期贷款。不少中长期贷款,在市场的停留时间会超过1年,形成持续的流动性。

也就是说,迄今,去年和前年发放的贷款中,部分中长期贷款依然还在贷款者手中,还在市场中。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仅去年和前年这两年新增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后就将形成大规模的、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停留的流动性,对各方面形成实际性和预期性影响,不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能在短时间内回收得了的。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只能降低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且只是减少未来银行新增贷款。可这方面的情况也非令人乐观。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今年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之后,去年底今年初信贷依然高速增长。

 

银行贷款只占社会融资总量的一半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新的直接融资渠道的增加,银行贷款只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一半。央行指出,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为人民币14.3万亿元,其中有人民币6.33万亿元的资金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除银行贷款外,还有外资热钱流入,民间借贷机构的借款事实上也在形成市场信贷量,再有持续而严重的负利率导致相当多的存款从银行搬家流向投资和企业贷款等领域,也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总量。

其中,仅外资热钱流入和存款搬家这两部分形成的流动性,仅此就可对冲好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回收效果。

由于利率为负,从去年4月利率开始转负起,就开始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现象,大量存款从银行搬家而出。仅去年10月份一个月,银行就减少人民币存款7003亿元,也就是说有7003亿元存款从银行搬家,所增加的市场流动性,就可对冲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所共冻结约7000亿元流动性。今年 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3亿元,同比少增1.41万亿元。如今,严重负利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存款搬家,依然在继续。

这些从银行搬家而出的存款,用于投资,进入市场,通过非银行体系的借贷或投资形成社会融资总额。其中,有不少通过非银行贷款渠道流向了开发融资,进入了房地产。

如果央行不继续加息,通过缩小负利率、打击通货膨胀或降低通货膨胀,吸引资金回流银行,或就难以扭转大规模存款继续搬家之势。

这就是说,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但短时间内难以回收其前所发放贷款所形成的流动性,对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流动性影响不是太大,而且对其后信贷投放的影响也不大。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足,仅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调控效果将有限。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开发融资影响不大

毫无疑问,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融资影响更不大。

这两年新增贷款中,约有50%流向了房地产,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房价形成了资金面的支撑。当前,高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正形成了互相支撑、互相推高预期的循环关系。仅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难以打破这种循环关系,难以有效影响到资金面对房价和通货膨胀的支撑力。

如果房价和通货膨胀预期继续向上,可能继续刺激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吸引更多外资热钱流入和存款搬家流向房地产投资和开发贷款等领域形成流动性,对冲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回收效果。

一些开发商,本来就一直难以获得贷款,即便在去年和前年这信贷大规模增长的两年,也是如此。

目前,一些银行本身已缺钱,甚至到了没钱可贷的地步,在调控大势下更是已经从严收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在这种形势下,即便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些开发商也本就很难获得贷款。

也就是说,这次是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贷款方面的前后“待遇”基本差不多。有获得民间融资的渠道且有能力承担高于名义利率的民间融资成本的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非银行体系获得融资。没有获得民间融资的渠道或即便有诱导但没能力承担高于名义利率的民间融资成本的开发商,则继续不能获得融资。

 

应提高活期存款利率

基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利率持续为负,公众对积淀已久的通货膨胀及其预期已形成一致性认识或判断,并采取一致性应对行为,央行没有选择继续加息而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释放了政府意志和市场信号,但对市场的现实影响和公众的心理影响都不大,对回收流动性、打击通货膨胀的效果或将有限。而目前,物价、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尤存在通货膨胀上行并推高房价预期的风险。因此说,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央行还应继续加息,尤应提高活期存款利率。

事实上,高收入、富裕家庭或企业,手持资金大多为定期存款,或选择了投资。活期存款,占到整个存款一般以上,且比定期存款覆盖的面更广,直接对应着低收入、非富裕家庭所必需的日常生活、医疗、就学等临时支付,因此,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提高活期存款利率比对极少数人发放补贴更有效,更能直接影响物价预期。

去年两次加息,活期存款利率一直没动。今年2月8日,央行宣布,自2月9日起,分别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首度加息,也是央行重启加息以来第三次加息。这次加息与前两次不同,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除1年期存贷款利率加0.25个百分点以外,其他档次存款利率加息的幅度高于贷款利率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也上调了0.04个百分点。问题是,这次活期存款仅仅只是加息0.04个百分点,加息后的利率也才只有0.4%,与最新公布2月份的CPI为4.9%相比,活期存款利率为负的幅度比一年期存款更大,负值高达4.5。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汇率等工具。世界经济治理经验证明,对于打击通货膨胀,最有效的工具则是持续加息。

最近,亚洲多国遭遇到了要比之前预计要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面对与日俱增的通胀风险,亚洲各国央行或将开始新一轮加息潮。

为抑制通货膨胀,越南分别于今年2月17日和2月22日两次加息,已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2%。3月9日,泰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这是泰国央行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已将基准利率上调总计125个基点。有外媒调查结果显示,预期泰国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上调利率,将在4月份再次加息25个基点至2.75%,到年底时利率将上升至3.00%。3月10日,韩国央行再次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00%。这是韩国央行继去年7月以来第四次加息,今年第二次加息。此外,印度也自去年起已累计加息不少于7次。市场预计,为继续遏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在今年上半年,印度、印尼和泰国等国将陆续出台更多紧缩政策。

在亚洲区之外,3月2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巴西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为该国三个月内的第二次加息,其前巴西已在今年1月加息了一次。3月2日加息后,巴西的利率达到11.75%,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一个。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巴西可能继续加息,到今年6月巴西可能加息至12.5%左右,也有市场交易员预计到今年年底巴西的利率可能升至13%。

而且,3月8日,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国央行行长韦伯,为抑制日趋加大的通货膨胀风险,欧洲央行可能需要不止一次上调基准利率。早前,3月3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不排除在四月召开的议息会议后加息的可能性,暗示或将在四月加息以对抗通货膨胀。

基于当前通货膨胀形势,结合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该说,接下来,中国央行很可能也应该在不久后继续加息,尤其应该要连续大幅提高活期存款利率。如果提高活期存款利率,哪怕因担心加息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成本、地方融资平台所借贷的成本而只提高活期存款利率、其他存贷款利率不动,或大幅提高活期存款利率而小幅提高其他存贷款利率,都将对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产生更有效的调控效果。更何况,如果续大幅提高活期存款利率,其对市场的信号效果、对公众的心理和市场预期的影响效果,无疑将远大于其实际作用。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38084200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土地交易与项目融资”(群号46389985):限基金、信托、券商、投行、银行、典当、担保、房地产投资等投融资、土地买卖机构人士加入,无关者免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

老百姓对负利率很不舒服                   视频013:调控下的楼市怪圈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速降价潮到来           视频012:楼市真降还是假摔

征税空置房调控存量房                     视频011:房地产的非典型谋杀

将再调利息存准率加速房市洗牌             视频010:价格洼地的命运

两会后调控还将继续加码                   视频009:买期房还是现房

房地产市场或将价量齐跌                   视频008:补贴能否阻止楼市下跌

地方政府身上更应流着道德的血液           视频007:人民币贬值便宜了谁

新政下房产税或成高房价杀手               视频006:内忧外患降息能否解困

新一轮调控下房价想不降或难               视频005:政府补贴买房是劫贫济富

政府当务之急应赶紧降税减负               视频004:退房风波(下)

房产税涉嫌保护既得利益                   视频003:退房风波(上)

齐鲁银行案是对悬浮信贷高铁的警示         视频002:一线危机(下)

房企资金链将断?别吓唬人                 视频001:一线危机(上)

房价调控表态需挤掉语言泡沫

2011调控升级市势微妙心态忐忑

物价地价房价齐涨房价何以合理

年内再加息或致楼市滞涨

央行应放弃低利率

元月或再加息

别让货币调控成“空调”

别让房产税落入阴谋陷阱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开始

中央或推房产税抑通胀

经济工作会议更需要反思

年内或继续加息

货币政策转向房调将再加码

限购或成史上最短命调控政策

房价或将继续坚挺

央行还应多次加息

热钱猛如无形虎

好别墅要做到“五讲四美”

­关于海南房价,我就这样“被标题”

通货膨胀将会推高房价预期

我没说过海南房价将下降80%

房市已患新政策依赖症或瞬间暴变

房产税或成悲情结局伤民不利政

房价调控还有更严厉后招

不加息等于鼓励财富掠夺

打击空置房或成未来调控发力点

楼市调控还将下“加息”猛药

近期房价上涨之主因内

政府加码调控主要落点在哪

生物低碳楼盘或最具购买价值

中小开发商或将死掉一批

立法禁止炒房不现实

打击空置须用重典

有些闲置土地囤积了17年

大量空置房或逼出空房税

金融调控再从紧先降价者多受益

政府应积极支持生物低碳地产开发

房地产低碳化任重道远

低碳地产有望产业化目前仍处概念炒作

民间融资成本大涨年利率最高达96%

中国房地产泡沫没有破灭

房地产调控会否再陷囚徒困境

低碳地产应当领衔低碳经济

国土部长断言房价下降底气何在

警惕地产“低碳”被滥用

物理低碳不是真正的低碳

通胀下负利率对冲房地产调控政策

生物低碳已被楼盘用作营销噱头

生物低碳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价值

低碳房:住宅新趋势or促销噱头

是否低碳与房屋面积关系不大

地产“低碳”被滥用

地产低碳不能设下使用成本陷阱

新住宅运动不能作为涨价理由

清算土地增值税难抑房价

开发商不降价的秘密

房地产调控最大悬念

房市调控或出现水中挤海绵现象

揭穿开发商的低碳谎言

警惕房地产调控次生灾害

如果女人都走光了…

房价下跌的富人之忧穷人之虑

房地产市场中了什么魔咒

房价下跌50%房地产也不会崩盘

资源性非民生地产依然值得投资

八大因素证明土地调控还将加码

投资回报率是道坎

国家经济与百姓生活谁服务谁

浑浊土地市场背后充斥歪门邪学

土地调控将越来越严

警惕银行地产风险互动爆发

地方政府拿走超六成信贷财政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