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消极情绪
曾军庆(Thinkmost),2011年3月25日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可能每天都会产生消极情绪,如果没处理好,小则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让自己个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下降,大则危害周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危害社会,那么如何化解消极情绪呢?thinkmost总结了如下的知识体系,供参考:
1、常见的七大消极情感:
常见的消极情绪有七大类:恐惧、沮丧(失望)、孤独、焦虑(担忧)、抑郁、嫉妒、气愤(气恼)。对这七大类的情绪,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中有很多精彩的定义,让我曾经在阅读时觉得无比快乐,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翻阅。各种现代心理学中著作中也多有论述,这些不作为本文的论述重点。
2、消极情感产生的因素,thinkmost认为,有以下四大原因:
A、主体对引发事件(以下称客体对象)所持的非理性信念;
B、主体对客体对象的观想;
C、主体对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作用活动的观想;
D、主体自身的生理体质。
3、如何化解消极情绪:四置换策略。
这四置换策略,thinkmost在以前的论著“如何克服恐惧,广义置换论与情绪管理”已有论述,现在稍加修改,具体如下:
A、置换主体的生理行为和体质:如呼吸、冥想、睡眠、运动、饮食、药物、起居作息时间等。
B、置换主体对客体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认知:这一条很好解释,心理学的认知疗法即是此方法。
C、置换主体自我意象:佛家的观想、NLP技术、自我意象心理学、道家的坐忘、日本学者的形象控制法均属于此类方法。
D、置换主体对客体的注意焦点
4、如何化解消极情绪:五化策略。
五化策略,是thinkmost从另一个角度,归纳的化解消极情绪的策略,它涵盖了上面讲的“四置换”策略中的后三种策略,具体如下:
A、漠化:指的是主体漠视引发主体消极情绪的客体对象,就当客体对象不存在或主动远离客体对象以便转移注意力,因为人在某一具体时刻很难同时关注两个客体对象。有的人失恋后找到新的对象,其失落感马上就消失了很多,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的“眼不见,心不烦”也是这个道理。此策略与上述四置换策略中“置换主体对客体的注意焦点”策略基本相通。
B、淡化:就是降低客体对主体的重要性,以及降低你所受痛苦的相对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法。“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万恶的旧社会”,即是此法的典型应用。还有,“如果你丢了一百块钱,你要庆幸你没有丢掉一万块钱”等等。另外,有时间多看看新闻,关注外在世界发生的那么多悲剧,既可以让自己积极关注社会,跳出自我的狭小天地,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可以解除自己的小烦恼,因为你看到那么多的灾难每天在发生(最近日本的地震就是灾难),而你还活着,你就应该觉得自己活着很幸福。这就是淡化策略。
C、冲化:冲化就是看到引发消极情绪的事情中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引发你消极情绪的那个人,有神性的一面,也有兽性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发飙的时刻。按佛家说,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很多人没开悟而已。冲化还包含这样的意思:用你的值得高兴的事情或心理资源来冲淡调和令你悲伤的事情,用好的事情来冲抵坏的事情。
D、转化:转化就是把一切引发你消极情绪的事情、一切人都看成、观想成、感受成是有利于你的,对你有好处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就象NLP里所说的要有“一切事情的发生必将有助于我”的信念一样。这也正如上开下愿法师说的:“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要感恩一切人。这个人让你生烦恼了,你要感恩他;那个人骂你了,你要感恩他;有人批评你了,你要感恩他。为什么?缘分难遇啊!你一生当中能遇到几个人来批评你?能有几个人来骂你?这个缘分都是难遭遇的!所以人家替你消业障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啊!众生不明白还以为怎么这人天天和我作对,天天给我找麻烦?给你找麻烦的人其实就是你最大的恩人!”
又象嘉瓦仁波切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为因是生果的条件;因如果是生果的主因的话,表示因有其利益性,如乞丐是让你生布施的顺缘。一样的道理,敌人是帮助你生忍辱的顺缘,不是损害你的,是帮助你的;可是怎么在对敌人时,我们很痛苦、闷烧锅,怎么回事呢?没修。”
转化是需要很高级的悟性和智慧的。thinkmost以前在“论文化”时曾经给文化下过一个定义:“文化就是用文明的力量实现开悟和转化,转化什么?转化恨为爱,化敌人为朋友,化嗔怒为慈悲,化贪婪地索取为无私地奉献,化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可能为可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把我们所拥有和遇到的一切都转化为光亮和火焰。”可见,一个人是否善于转化,是衡量其智慧的关键指标。
E、无我化:如果说转化是一种高级智慧,那无我化,则是一种超级智慧。这里说的无我,其实是指“超越小我”。这是很多宗教的思想。一切的烦恼都无非是“我”感受到的烦恼,一切的痛苦,无非是“我”感受到的痛苦。因此,如果“我”被我“我”视为或观想为不存在了,那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将何处逃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