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祈求自己减少烦恼,抑或祝福他人福寿安康,乃至一切众生解除痛苦,只要能与慈心相应,与悲心相应就很难得了。至于「喜舍」两个境界,则不到某个程度的火候是难以成办的。
大部分的人打起坐来,能展现出欢喜心的,着实太少了。能念到喜心展露,色身的痛苦必然已减轻到相当的地步,心中贪瞋痴慢疑等等的结使也已经松放了不少。否则都在「阴境」中,连所念的咒语都在生灭中轮回。
念咒语要能念到法喜,才能从生灭中慢慢体会到不生不灭。这时候就与喜舍心相应了。能愈念愈喜悦,愈解脱,这就有点道理了。则久而久之,不但能契入音声海,也可以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了。
一般人念咒,总是在散乱中念诵,念得莫名其妙,连祈求都不懂,能知道祈求已经不错了,至少他已经晓得人生痛苦、生命无常,希望能早日脱离苦海,再从音声中生起悲切的心情,一步步深入,把自己的结使一层层解开。
非汝而谁
整个学佛的大目标在「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有智慧的人,必然会想去寻找生命的根本。生命无常,国土危脆,我们的色身乃四大假合,当一口气不来时,四大分散,头、骨、肌肉还给地大;血液、汗、唾液还给水大;热能、体温还给火大;呼吸来往还给风大。全部还光之后,有个东西还不掉——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这个东西,灵明不昧,朗然常照,那也是我们把五脏六腑都观空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境界——有人说是「真如」;有人说是「常寂光」;也有人说是「实相般若」;禅宗说「这个」甚至画个圆圈来表达。但尽管名相各异,它,总离不开我们的「心」。
六种心
凭「心」而论,古德把「心」归类为六种:
1.肉团心:是指我们的色身那个有血、有肉、制造血液、维持生命的器官。
2.集起心:指第八阿赖耶识,能集诸种子,生起各种诸法现象的心。
3.思量心:指第七末那识的俱生我执心。
4.缘虑心:即虑知心、了别心、依情境而生分别的心,喜怒哀乐的心。
5.坚实心:即不生不灭的心,自性清净心,明心见性所要明的心。
6.积聚精要心:即正知正觉的心。
那么,你以为上述那个灵明不昧的心又属于哪一种呢?「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不论是哪一种心,都是文字上的表征罢了。因为「心」,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大慧宗杲禅师云:「心华发明,照十方剎,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亦诚如《金刚经》讲的道理:所谓心,即非心,是名为心。如此说来,你又到哪里去找心呢?
立定目标
上面说过,修学佛法,成佛是个长远的大目标,大解脱需要靠大智慧。目前,我们能把握到的,是先把观念弄清楚,找一个能让自己心定的方法。
袁了凡居士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云谷禅师要他多念准提神咒,配合日行一善,最后终于使他的命运整个改变过来了。念咒,可以让人心定,尤其准提神咒,乃真言之母,神咒之王,威力广大无边,尽心虔诵,凡有所求,无不称遂;行善,可以开阔心量,广结善缘,培养福报,令生欢喜心。虽与真正大解脱的安乐,尚差八万四千里,但修行是尽未来际的,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呀!
福至心灵
古德云:「此身若无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这句话并非在让我们泄气,这是属于慧根方面的,我们懂得学佛修法,这是善根,能得到大解脱就是慧根了。慧根是从大福德、智慧因缘中来,也不一定要看很多佛经。像六祖惠能大师,一字不识,却能大彻大悟,便是他多生累世福慧熏陶的展现,这是慧根。
慧根也是从福报中来,所谓「福至心灵」,功德做多了,心胸很开朗,道理也听懂了。钝根的人,想得到,做不来,看得破,忍不过;利根的人看得破,也忍得过,想得到也做得来。我们凡夫心有千千结,习气太重了,道理是一回事,实际做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才需要戒律来规范;由择善固执一步一步慢慢爬。
念咒语是在培福,日行一善则在让自己心境明朗,善缘广布。念咒是属于定力方面的修证功夫,所以须要穷一生之努力,精进行持,才能得到善果。
见地是属智慧方面的,须要逐步去熏习,学道不畏僧祗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至于大彻大悟则不假造作,俟时节因缘成熟,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丝毫勉强不得。佛法讲的是因果,不是不报,时刻未到,大家宜自勉之。
三身圆满
有一位道友问到「观想心月轮与观想准提佛母有什么不同?」兹在此作答:观想心月轮或佛母都是方便安立的。真正能把准提佛母观想起来,需要理到、事到;也就是要理入、行入。通常我们纵能观想起他的影像,顶多也只与「定」相应而已。
实际上,准提佛母的整个造型,头戴五佛冠——毗卢帽,毗卢遮那佛代表法身佛。而五方佛——东方药师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也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其中道理、意境非常深奥。
十八只手象征各种功德,代表佛的十八不共法,这是表征准提佛母的功德,其画像也是准提佛母的化身佛,亦表征法报化三身的圆满相。
止观双运
心月轮观则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什么是法身佛?法身无相,其中的道理就要由你的智慧去判定了。禅宗以画「○」来代表自性光明,我们观想心月轮,用它来让自己系心一缘,进一步与定相应,这就是「方便随缘止」。
接着,就要「止上起观」。当妄想停止时,不再有乱七八槽的念头产生了,这时候,心中灵明朗然,光明从点而面,从面而到达无量无边,妄想、执着随之消融于无形,这便是「止观双运」的效果。止是定,观是慧,由此而直接契入心的本源,融入无尽法界之中,亦即我们自性的本体之中。
「心月轮观」直接让我们见到法身慧命——般若琉璃体。这是一种下手方便,俟到达圆满次第时——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一切现观庄严,何需头上安头,再观个什么境界呢?
解开结使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