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还是收入低?


房价高还是收入低?

江苏苏鼎房地产研究所    宋坚

中央政府大动干戈地地产调控,层层加码,遗憾的是地产开发商不给力,“合理”房价没有出现,反倒是限购令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导致百姓的不满。也许从一开始当红学者的错误理论,必然导致中央政府政策的失灵。

 

最典型的理论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导致土地价高,从而房价高,根本否论房价高才导致地王的真实。从迎合开发商的角度,不少学者矛头直指招、拍、挂制度,将高房价的责任打在地方政府的屁股上。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不是房价高而是大部分百姓收入低,扩大两级分化的政策,导致二八比例的阶层分化,房价只是问题的导火线而已。小平同志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拉开一定的距离之后,砸烂大锅饭,奖勤罚懒,激励后进的努力致富,而绝不是让百姓、尤其工人阶级回到旧社会,否定老一辈革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

 

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并不是恢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越是发达的国家,实际上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越小。上层建筑的工资越高,超过经济基础的支撑力,可能坍塌。

《中国式百万翁》一段话笔者有同感:“随着‘均富’梦想在相当数量的国民身上实现,一部分没有搭上这般车的人们,可能发现车跑得越来越远,船随水越涨越高,机会稍纵即逝,追上加入致富主流的成本与门槛,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变高。而他们滑入‘新贫下中农’阶层的机遇,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收入低很大程度上有个人原因,包括购不起房。

 

但是政府政策的原因,往往也是贫富分化、裂解的初始起源。比如企事业单位的政策分配不均,社会阶层工资的过大差异,私营企业基层工资没有与效益挂钩的法律规定等等,就跟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智囊机构中国社科院有关。

 

以企业退休涨工资的政策为例,统涨10%似乎合理,实际就是人为拉开距离。比如设计单位,改制前参照事业单位标准退休工资较高,改制后则低得多。而高级职称评定本来就有很多问题,加上人才流动过程中的户籍、评定考试地点等限制,纳税多、为国家贡献大的未必有时间、精力参加,于是乎有高级职称的年年照顾,加上年年的10%,差别越大,导致企业多数百姓对政府越来越多的不满。

 

诸如此类的原因,收入差异越来越大,钱包的差距,买房时终于爆发,您说是房价高还是收入低?

 

加上国际货币战争等原因导致的通货膨胀持续,要想短时期解决房价高、收入低,显然根本不可能。目前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还是应该从自身多找政策的原因,从根本上下功夫。比如建设部聂会长当年鼓吹地产开发的垄断经营、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开发门槛,难道不是促使房价上涨的原因?国务院工资政策部门,人为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政策难道不该反思?

百姓地产投资、“投机”,那是钻政府政策的空子,有的则是自救的反应,政府不留空子岂不更好?

 

期盼人大、两会反思房价高还是收入低,深层次的解决国内的矛盾,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开好十二五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