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意外总光顾全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
杨于泽
日本当前的危机,始于一次9级大地震,再转化成持续的核泄漏,这是人们事前未曾预料到的。现在的电视画面上,人们主要的关切聚焦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上,而9 级超强地震的“光芒”反而被遮蔽了。
这场危机已开始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有人试图重新评估人类借助科技所获得的能力。欧盟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从自信变成不自信。德国政府昨日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总理默克尔说,日本核危机是科技史上的一个转折,地震和海啸带来的放射物泄露,说明核电站不足以抵挡大自然的威力。
这听起来有些悲观,但换一个角度,人们对科技和自身能力的疑虑恰恰代表了人的审慎与明智,说明人类是有反思能力的。核电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项成就,是人类理性的成果。人类还具有另一种理性,即可以对理性进行反思,这是更高的人类理性。
福岛核泄漏发生在日本,如果我们以为这场核泄漏是别人的危机,那就大错特错。正确的方法,是把福岛核泄漏纳入人类社会的范畴,把它看作人类科技进展中遭遇的一次挫折。中国人不是局外人,而是这场危机的一个主体,我们应当通过反思,提升我们对科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认识,以便以后采取正确的行动。
在当下,日本核危机尚在持续演变,很多人关心的是核泄漏本身。很少有人注意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即日本核危机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日本防核兵平时演练的是如何防止原子弹袭击,而实际的核危机并非敌人的原子弹引起,而纯属一场“意外”,这使得防核兵有些不知所措。
“意外”就是出人意料之外,甚至出乎人类意料之外,但又时不时变成铁的事实。在数千年时间里,欧洲人一直以为天鹅是白的,但后来欧洲人到达澳洲,发现了黑天鹅。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黑天鹅》,书中提出,世界是由极端的意外的小概率事件主导的。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修正为:极端的、意外的小概率事件极大地影响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3次核危机,除广岛原子弹爆炸外,其他两次都属意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据说是操作人员的一次操作失误,引发爆炸,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福岛核电站设计抵御7.9级地震,此前也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但地震跟人类开了个可怕的玩笑。
“意外”总是光顾全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这决非偶然,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中巨大的不确定性。你以为那里最高只会发生7.9级地震,但实际上地震达到9级。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人类的实践能力是否与认识能力一样卓越,取决于两点:第一还是认识能力是否足够,第二在经济上是否可行。人类可以让核电站抵御10级地震,但成本可能不划算。即使技术“万全”,经济上可行的方案,也给“意外”留下时间和空间。
并不是说,面对不确性定,我们应当放弃。而是说,我们必须变得更加审慎,避免自信过头导致急躁冒进,引发大自然对人类的疯狂报复。不要自戴全世界最安全的高帽,不要站在任何核灾难外袖手旁观。人类要改造自然,当然难免要付出代价,但有些代价我们要尽量避免,更不能无谓地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