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某艺术家轶事


原文地址:某艺术家轶事作者:洛寒

                                                                            

 

某艺术家轶事

 

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也曾“奇装异服”、“奇谈怪论”过(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说“我小时候要是很成熟,我会非常同情和可怜我的童年”,此话深获俺心,呵呵),有了一把年纪后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言谈什么的还是以素淡平和为好(当然最好有点质地——有点小资哦,呵呵)。俺觉得一个男人长得好好的,活得好好的,干嘛要留披肩发或语不惊人死不休呢?后来俺稍加留意,发现在俺见到的男人当中凡是长发飘飘或出言不逊的“狷介之士”,除了少数例外,多是内心不那么自信的人——俺当初就是这样猜度一位音乐艺术家的。

当然,俺的猜度是有问题的,至少那位已人到中年的、留长发的音乐艺术家是个“少数例外”。俺现在认为,N年前的狷介之士如阮籍、如刘伶,当年在他们的同学、同事眼里肯定属于不着调之人,他们的意义极有可能是在死后才被后人的后人发现的;当年的阮善翻青白眼,刘则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音乐艺术家的故事俺在去年夏天讲过(见《俺和一位艺术家的恩怨》),但比较表面,还欠立体。今年春节期间,艺术家的一位美女学生给俺发来两条短信,一是拜年,二是搞笑——给俺讲了一个关于牛人的段子,这让俺再次想起其恩师的“反三俗”行状,或可以“搞笑”观之?

其一,某年某政府机关请艺术家喝酒,领导满座。艺术家借着酒劲发表了诸多不合时宜言论,如民主如体制等等。某领导不以为然,说了些“上面的经都是好经,就是被下面的和尚念歪了”、“没有核心领导必会国将不国”等理论。不料艺术家听罢大怒,拍案而起:和你这样的傻瓜吃饭真是耻辱,还是国家干部呢,如此弱智!我永远都不要见到你!吼罢披衣而去。

其二,某夏天某政府机关请艺术家一家到某海边度假村小住,日日游泳,夜夜笙歌。某天早晨某女领导的女儿梳了很紧绷的那种小辫,一直嚷着疼,这位女领导就埋怨女儿的姥姥怎么给宝贝梳得这么紧,言语中流露出一定数量的不恭。早已对溺爱孩子的女领导看不惯的艺术家终于勃然大怒:你还是国家干部,还是领导,这样宠爱自己的孩子太过分了!还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说完开车离去。

其三,艺术家应邀到某政府机关教唱歌,会议室里干部们七歪八扭没有坐相,还不停说话,嗡嗡不止。艺术家没吭声,也拉过一把椅子半躺半坐着。许久大家发现艺术家不太对劲,立马安静了。艺术家缓缓起身坐正,问:你们都说完了?然后收拾好乐谱,说:下课!径自推门而出。

其四,某年某月某一天,上面下达一个紧急演出任务,一个合唱,要为来本埠视察的某国家领导人表演。几小时后节目排好了,某高级领导同志来审查,刚唱了几句,领导同志便挥手打断,说:这首歌太软了,节奏太慢,我最喜欢那首“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当前我们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嘛。于是马上改排“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艺术家边弹前奏边破口大骂:别看某某某是个领导,其实他骨子里还是个土豆,还装个懂艺术的,看他个大队会计样儿!演员们哄堂大笑(这位领导同志是空降干部,常上电视,据说再怎么油头粉面也难掩其村相),艺术家则依然愤怒不已,琴声字字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