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开放增长环境下就业热点问题研讨会
陈宇的点评讲话
提要:对就业的分析,正在从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对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分析,延伸扩展到对社会变革大背景的分析。当前,在我国劳动力总量过剩并无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低技能劳动力的普遍短缺,反映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我国新生代工人阶级已经不能接受过去那种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制度安排,他们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提出了他们新的诉求。显然,就业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就业应当成为沟通社会不同群体的桥梁;就业应当成为抚平社会不平等的概尺;就业应当成为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的杠杆。
这个讨论会非常有意义。我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在北京大学这所我国顶级学府的前沿学者的推动下,正从单纯的劳动经济分析,单纯对劳动力市场的讨论,扩大到运用整个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扩大到对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综合分析。刚才前面几位专家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扩大到更多方面,比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又比如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经济,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可以联系起来。
我个人有个感觉,单纯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经济需求分析,描绘出了一种歌舞升平的乐观气氛。但是,这似乎难以说明我们现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真实本质。目前,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表现出来的低技能劳动者的严重短缺;和我国实际上低技能劳动者仍处于总量过剩的状态。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对此,我们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
我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的学者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我国农村地区几乎无限供给的低技能劳动力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而在我们的城市地区出现了低技能劳动力的严重短缺,高知识劳动力又找不着工作。
我们每个城市居民,有时也会接触到这个现象。比如,因为我家有了第三代,需要请保姆。农村向城市提供保姆按说应当没问题吧。可是,我家领导去找保姆时,就遇到了挑战。第一,北京市场上,保姆供不应求。第二,保姆开始提出自己的工资和劳动条件诉求。比如,净工资不能低于2500元(吃住由雇主方提供),住单独的房间,每周休息等。第三,保姆开始提出自己的工作强度诉求。比如:带孩子就不管做饭,做饭就不管带孩子等等。对此,我家领导很郁闷。我告诉她:这代表着中国新生代工人阶级的觉醒。我们要适应和接受这种情况。将来保姆还可能成立自己的工会,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甚至罢工等等。当然,在家里讲课的结果,是我被领导骂了一顿。终于让我明白了家不是课堂。
在遇到像去年深圳富士康公司那样的连续跳楼事件时,大家肯定都是同情那些农村来的青年工人的。但是,一旦八零后、九零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从整体上提出了他们的新诉求,这种新诉求提高了供应城市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甚至象保姆问题那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支出时,我们又会采取什么态度?
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分析今天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需要从劳动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不仅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经济变动和产业转型;恐怕还要研究社会变动和社会转型这个因素。从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中国进入了它的第三个社会转型期(相对于1949-1978,1979-2008),面对这样重大的社会转型,中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将会出现什么特征?
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就业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或者经济问题。就业问题从来就是民生的首要问题。现在,由于我国社会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焦点上问题非常突出,替我们挡了不少子弹。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劳动力市场供求两旺,给我们演出了歌舞升平的景象。我们一时还感觉不到这种压力的巨大。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要看到,今天整个非洲就是被一个突尼斯失业青年的自焚点燃的。
过去三十年,经济起飞的成就可以让我们骄傲。但是,这种起飞后面的巨大代价是两极分化。在两极分化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生代的劳动者作出了他们新的选择和挑战。他们不接受过去那种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制度安排,不接受他们的父辈兄辈能够接受的工资条件、劳动环境和生活状况。他们要讨价还价,他们要集体谈判,最后再不行,他们就要用脚投票。
当前,用工荒、民工荒、技工荒,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劳动力市场变动,不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动的原因;也不是经济变动、产业变动的原因。而是社会在转型,劳动者提出了他们新的诉求。我想,下一步的就业研究,应当从这个前提出发。显然,就业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就业应当成为沟通社会不同群体的桥梁;就业应当成为抚平社会不平等的概尺;就业应当成为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的杠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