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即28宿


                       四象即28宿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在人文义理派易学中,四象是由两仪推演出的,也就是说四象可以由阴阳的四种排列方式表示。但这不能算是究竟的学问。因为在自然象数派易学中,四象直接源于《洛书》记录的二十八宿星象。
    二十八宿观念形成很早,最早源出河图洛书,文字最早见于夏朝初期的记载,每一个星宿都由数颗恒星所组成,在《诗经》以及《尚书》中都有部份名称出现。而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