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是杭州新政亮点,怎么建是关键


    保障房建设有保障,商品房市场才更有市场

          ——章惠芳解读杭州楼市新政

 

    新“国八条”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一片细则出台潮,杭州版的细则终于在2月28日尘埃落定,杭州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针对这个细则,昨晚(2月28日)电话不断,新浪乐居、搜狐焦点网、腾讯房产、365房产家居网、青年时报、浙江财富广播电台等相关媒体电话连线作了些采访和交流,并参加了当晚《经视看地产》的直播节目,现把个人的一些观点整合一下,与大家交流指正。

   

  杭州新政有亮点——保障房建设怎么建是关键

  杭州的细则不算早,但是杭州版的细则在土地政策上还是有内容,有亮点的,也算是给接下来尚未出台细则的城市作了个参考和榜样。亮点在于“2011年商品住房供地总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设或配建保障性住房”,这条是杭州首创。对于这条的理解,可以分两点,一是保障房的建设落地了,保障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居住需求,这和国家大力推进和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吻合的,是一件让百姓住有所居的好事,同时也对推进保障房建设进程有了切实的实施安排,可谓落地了;二是怎么理解10%的概念和实施方案,千万不要理解成每个出让地块都拿出10%来配套建设保障房,这样的作法是一刀切,象早期出台的90/70政策一样有硬伤。我的理解是商品房市场化需要坚持,而且要保证最大的利润,但配套的保障房建设也需要合理安排,所以10%的总量如何安排,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在拍卖用地指标上好好研究。不管怎样,我觉得从政府层面而言,既然在细则上明确了10%,且不说今年保障房一定有多少,但至少这个10%老百姓看得到的。假设2011年杭州商品住宅供应总地有5千亩出让,那至少有500亩老百姓看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落实到实处了。

     在实际实施中,应该要有灵活性,比方说有的地块配建可以是零,有的地块配建比例可以是30%。希望在实施中要加强灵活性和合理性,千万不要实施成“每块地都定个10%”。要让保障房建设有保障,也要让商品房市场有市场——这才是重点。从简单的一条腿走路——“商品房市场供应”到“保障房和商品房”两大市场,政府已开始学习两条腿走路。保障房建设有保障了,商品房市场才更有市场。

    另外,对于保障房建设,往往大家关注“量”而没关注“质”:保障给谁?这些人的需求如何?有多少量?保障房的居住配套建设又如何?如果没有很详细的去规划、了解符合申请的人群需求,建设到一定程度,量是有了,但是不是符合这些人的真实需求和基本需求呢?我们第一步首先还是要加快保障房的建设,还是要让它落实发展。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调控好,否则到后面会有资源浪费和配置错位的问题产生。如一些拆迁安置房,有时候拆迁户还不愿意要,即使经济适用房也出现一些放弃摇号的现象。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政府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要考虑好,就像我们商品房要定位,客户定位、市场定位等,保障房市场也要做好定位研究。

   

  市场待考验——短期观望是主流,中期执行力度仍是关键

  国家出台的新国八条中的禁售,限购等对投机和不合理投资的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这其中也打击了一部分的以改善型居住为目的的客户,他们的需求被抑制。众所周知,2011年是供应大年,2009年出让的土地,在今年都会上市销售。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对开发商的信贷融资等都做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所以这对开发商接下去的资金实力是一种考验,所以我估计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量会有很明显的下滑。

    其实我们说政策政策,关键还是在实施,在执行。若严格执行,如本地缴纳一年以上社保证明不能补缴,包括也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则购房者的需求总量在下降,今年楼市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逆转,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短期观望是主流;如果松一点,则总有暗度陈仓的对策。这方面有个松紧关系,对市场影响很明显。
    另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被开盘”,抢房,现在觉得可能这个买不了了,那个最多一套,他也有一定程度的观望。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新政的确是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总的来讲,今年及去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已是一个常态,我们也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想回到09年那样,因为09年的情况不仅仅是房地产的情况,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可以说是“金融危机救了房地产业”。

   

    新政应对之策——开发商应择机而为,购房者要做足准备

  杭州新政出台之前,有些开发商和购房者在等待杭州细则的落地,进而再作打算。我当时发文建议不必等待。因为地方新政其实从新“国八条”出台之日就出了,国务院那么详细的条款,都已给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和要求了。地方新政出台,只是意味着何时实施而已。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抓住细则未出台的尾巴,开发商抓紧时间推盘逃生,购房者则是要出手就该及时出手。接下来楼市会进入一段时间的观望期。

  现在新政落地了,作为开发商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地研究细则内容,应该对已经掌握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针对性的分类,然后针对性地做出一些调整。其次,应该预见到2011年供应量充足,因此竞争也比较大,要想在调控之下有所突破,就必须注重细节,做好内功与营销,做好挖掘客户的工作。因此建议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客户的开发商仍可以依照进度开盘,抢先抓住其中还没限购的客户,因为除了禁售,还有限购,买了一套,原则上短期内也不可能再买房。因此尽早开盘,也是争抢客户,不失为积极有为之策。而对于不急着推盘或资金充裕或客户积累不多的开发商,二个月内可以再等一等,避一避风头。 

 

    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个人认为,一定要十分清楚自己的购房目的和用途。对有能力而且想买可买房的人来说,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也是一个时机,可以好好的货比三家,功课要做起来。你要找到合适的机会,你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机会来敲你大门的时候,你可能也不在家里。我一直认为商品房一方面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房也是个稀缺品,每一套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该买的时候还是要买的。千万不要完全被动的等待、观望,而要主动地有所准备,该下手的时候就下手。如果仍有投资的想法,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资金状况、持有时间、资金的预期回报率,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这个很重要。

 

    题外话——调控,要兼顾中长期

    新政调控限购禁售短期立竿见影,今年供过于求,那么后年,大后年呢?为什么“国六条”、“国八条”出来当年调控,第二三年会反弹。除了其他因素,开发供应没跟上也是一个问题。若今年开发商拿地不积极,开发节奏放缓,那么按一个项目的开发节奏,势必影响后年、大后年的商品房供应,届时,政策又有松动,供应却跟不上了,房价的反弹是否更猛呢?

 

    以上观点,供大家参考交流。

 

(详细内容可参看以下网页:

2011年02月28日《经视看地产》:姗姗来迟的杭版“国八条”http://www.cztv.com/s/2010/jskdc/

搜狐焦点网:章惠芳:推进保障房建设是杭版细则的最大亮点

http://hz.focus.cn/news/2011-02-28/1209163.html

《365直播间》调控步步为营 楼市何去何从?http://hz.house365.com/lvol/live/index.php?id=4711

新浪乐居网:章惠芳:开发商尽早开盘才是逃生之道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1/02/28/28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