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主动权之争
现代零售业的核心是掌握对终端的主动权,从而使自己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超额利润。终端主动权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选择倾向和价格敏感度,这通过强势产品或强势渠道就很容易获得:强势产品让消费者不再选择其他同类产品,且对价格也不那么敏感,而强势渠道可以通过对上架产品的控制来间接实现终端控制力。一直以来,供应商和超市在终端主动权之争上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大战,2010年无疑是一个大战频发不断的年份。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发生的几件供应商和超市纠纷的大事:
1、6月,格力经销商高调宣布终止与苏宁电器合作,终止范围限于安徽。缘由为格力自认产品有技术优势,且有自有渠道,不愿再受电器渠道商的“压迫”,选择性的进行局部反抗。
2、家乐福9月初的一则消息:“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业最近被家乐福告知,要想继续上架就要缴纳8%-15%的额外费用,这部分加价足以抵消其卖场利润,甚至被迫退出卖场。”而因为这些供应商相对于家乐福的弱势地位,他们基本都选择了忍受。
3、11月,联华一怒之下,卡夫下架。今年在在收购华联超市后,联华一举超越华润万家,坐上了全国超市老大的宝座。不过春风得意的联华,在与华联进行采购资源对接的过程中,却意外的发现跨国食品巨头卡夫,在过去多年给华联的扣点要比给自己的高很多。在经过一系列不成功的协调后,联华一怒之下将卡夫的所有产品做了下架处理。11月在上海的多家华联超市,卡夫的饼干等产品已不在其货架上了。有营业员表示,11月初接到公司通知,要求将卡夫的产品全部放回仓库里。卡夫作为饼干行业的巨无霸,联华将其下架无疑对双方都会造成一定损失,目前该事件还在持续,并未有结果出现。
4、11月,康师傅对旗下的营销占比达三成的“经典袋面系列”提出涨价,零售价由每包2元人民币至2.2元,涨幅为10%。家乐福不同意在自己的卖场内上调价格。因为双方协商不妥,康师傅停止给家乐福供货,目前仍未得到解决。两大巨无霸之争,可谓是把今年的终端主动权之争推向了高潮
强势供应商和强势超市之间虽然都想获得对终端的主动权,也都具有了相当好的条件。但他们之间并非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彼此之间在利益上互相依存度越来越高已成为趋势。因此,合作仍是基本前提,通过谈判,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才是解决的最佳方法。上述几件悬而未决的争斗事件如何发展,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