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数学变成我的梦魇?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活到四十多岁了,梦做了不少,但屡屡令我惊醒的噩梦,竟总是我“参加中学数学考试”——卷子发到手里,我一瞅,真可谓一望无“计”——别说运算了,连题目中的文字和符号,都搞不明白是啥意思……周围的同学都在“唰唰唰”地奋笔作答,我却痴呆得像一只没进化的“类人猿”,急得话也说不出来,唯有顿足捶胸,发出阵阵哀号……于是,被吓醒了,一身大汗。

 

    我是一个对数学天生有畏惧感的人吗?估计不像。我一度还曾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但是,我又为何会被数学伤害到如此境地呢?回忆起来,大概有两件事是令我从此丧失了对数学好感的原因:

 

    第一件事,是数学老师对我的严厉训斥。我从小喜欢绘画,上中学时也爱信手涂鸦——给人家画一张漫画,或编个故事“创作”成连环画,这让我成了学校里颇有点小名气的“漫画家”,当然,我也为此沾沾自得!有一天,在数学的课堂上,我偷偷地跟邻座同学你一笔、我一笔地“联合”画武侠故事,但不幸被数学教师给发现了。他当场抄起我们这张“半成品画”,左看右看了好一会儿,用嘲讽的口气对全班人说:“此真乃雕虫小技,雕虫小技啊……”下课后,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若再继续贪恋这种玩意儿,就会耽误数理化(注:那会儿有句著名的民间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习,你如果想学好数理化,听好了,必须戒除掉这个!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算是个什么营生?”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尽管我这位数学老师,曾被评为全北京市中学数学科目的优秀教师,尽管我上课时心有旁骛、偷画小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是对的,但是,爱好绘画与尊重数学,并非是截然对立的、仿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一对关系。为何要在这两个当中“必须挑一个活、另一个必须被掐死”呢?

 

    在科任老师面前,当然,我必须毫无怨言地挑选“数学”,可是在骨子里,我却从此开始厌恶数学,因为就是这个数学,让我必须远离我喜欢了很多年的绘画。从此以后,我对数学老师唯一所能做的“报复”,就是愈来愈不认真地听讲和做题,当然,我也就愈来愈跟不上课程进度……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知识,或许也是有“人格化”倾向的——对教某一门知识的人若不喜欢,很难说你就一定会喜欢他所教的知识。

 

    另一件事,则是我参加了一次类似后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那样的全市中学生数学竞赛的培训。

 

    众所周知,在普遍追求升学率的中国,教师们显示教学水平的手段,就是在不超出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拼命给你出难题。问题能拐三个弯儿的,决不能拐两个弯。仿佛题目越难,水平越高。而我呢?每做一次题,简直是对自己智商的一次嘲讽,每做一次题,就是对自信心的一次挞伐。就在无数次的被愚弄和被打击之下,我开始质疑我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只有当许多年后,我发现数学成绩还远不及我的同学们,要么成了CEO、CFO等各种O,要么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骨干精英,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的智商、情商各种商,其实都不在别人之下啊,我也终于明白,那些把我的自信心打得满地找牙的难题,其实不过都是浮云,即使你赢不了一场竞赛,亦无关乎人品,不影响生活……可在当初那会儿,我觉得,做不出这些题,真是十恶不赦、罪该万死,强烈负罪感,最终让数学成为梦魇。

 

    那些难题,若从出题人的角度看,只是人为地增加了几个知识点而已,从解题的角度看,其实就是脑子要绕几个弯,无他,唯套路耳!但是,除了智力训练之外,它们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过什么具体作用呢?反正我知道,高中时学过的函数、解析几何,几十年下来,使用得确实不多,即使是现在很多在经济统计方面,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式,都已被“一小撮聪明人”镶入了EXCEL里,你要想计算吗?只须把数据按照要求输入进栏目,回车,结果立马可现,连公式都不用背了。折腾了大半天,信息化技术要的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神秘的事物通俗化,核心就在一个“用”字,好用、能用就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真怀疑,是否还有如此必要,让一道道难题来打击我们的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直到让他们彻底厌恶了数学为止。是否应该降低一些难度,更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方法论,和将来这些东西具体能派些什么用场,至少能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他们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也算是让即便不擅长数学的人,也能够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此苦恼。

 

    就算当年我们无法解开所有的难题,教师们也尽可能减少一些训斥,而是多一点鼓励,管他是“猪鼓励”还是“牛鼓励”,学生们至少还愿意为此再努力一下,至少愿意让自己距离真理再近一些,最起码,至少还能保留一份探求真理的热情、还懂得带着人文关怀上路。我想,人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总得有些动力吧,批评当然是一方面,但鼓励又何尝不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我在想,时光倒流三十年,如果我能循序渐进的做数学题,如果我当时学的数学,今后会大有用武之地、并让我生活得更好,如果我的老师能够耐下心来、帮助我一起探索真理,说不定,我也会爱上数学,至少它不会总出现在我的噩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