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微博”还需破除工具迷信


  警察微博”还需破除工具迷信

  2011-2-24 来源:南方农村报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微博便热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但凡知道一点互联网的人,谁不开微博差不多已经是落伍了。而最近一段时间,各地警方也先后在门户网站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不时引来网友围观。而大连公安局西岗分局开通的官方微博,更是曾因“一度只关注了苍井空(日本女优)一人”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日前,肇庆市公安局大旺分局也在某门户网站的微博频道集体入驻,在专为其设计的微博群网页上,大旺分局更是表示,希望藉此“开创分局微博时代,并逐步向全局推广”,而且希望“全面收集”社会各界对其的意见和建议,要形成“全警互动、全警微博、全警都是宣传员的局面”。放在“微博热”(尤其是警方“微博热”)的大背景,大旺分局的做法其实无甚稀奇,而且也应该像其他警方微博一样得到类似的肯定:毕竟积极主动地运用新兴的技术工具开展工作,不光在国内,就是放眼全球都几乎成为了潮流。技术交流手段的更新换代,本身就对其使用主体没有任何限制存在,更何况是互联网以及无法被忽视的当下。

  但大旺公安分局的“全警微博”却也有另外一种标本意义,有必要对其进行多一些思考。从该局简介可以看到,肇庆市公安局大旺分局前身为广东省国营大旺农场派出所,经历多次机构名称的转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改称大旺分局。作为以国营农场为背景的“企业公安、正科级建制”单位,大旺公安分局辖区所需要服务的领域和居民也应当有其特色。一个农场分局也开设了官方微博,而且准备逐步推广到全局范围,其实际意义究竟是跟风多一些,还是确实工作需要多一些?这当然不是对大旺公安分局一家的疑问,很多已经开设,或者正在积极准备、设置专人负责的地方警局,可能都面临这样一个实在的问题。

  按理说,越接近基层的机构设置,便应当越容易接触和收集到最真实的底层声音,无论是批评还是褒扬。相较于新兴的微博手段而言,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其实有更多的途径可以保障现在这些想要通过微博来完成的目标,比如“全面收集”意见和建议,比如警民的互动。不知道现在很多做法基本已经是摆设,诸如投诉电话之类的设置,是不是从电话普及伊始便开始了它的推广,还有那些钉在墙上的意见箱,写进制度里的信访接待,更不要说,本身就以便捷地联系群众为其己任的基层警方,还有其它更多细化到日常工作中的工作形式。这不是刻薄,因为真的有必要理顺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路:在其他沟通渠道早已存在的情况下,社情民意无法收集或者起码是无法很好的收集,那么突然出现的某种新的技术手段是否真的就能够药到病除?当然,可以是“有益补充”,但在热衷于新技术手段的同时,是否有必要对现有的诸多沟通渠道进行起码的技术检修?如果真的存在“管道不通”的情况,是否也应该同时对为什么不通、如何疏导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是的,还有宣传,如果把微博作为一种宣传工具,正如大旺警局所希望的那样,“全警都是宣传员”的局面当然不会也不应该排斥任何一种渠道。从这样一个角度理解,当然无可厚非。而且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微博形式,当然也会给人一些区别于其他工具的东西,比如更真实、更直接的对话,在技术的保护下暂时抛却现实的某些顾忌和恐惧。即便如此,也应当反省,是什么导致了那些可能真的存在的顾忌和恐惧?“开微博不是目的,微博决不能搞成形象工程,公安微博要真正做到服务为本,执政为民”,肇庆市警方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做过上述表示,其实说到底,何止微博不能搞成形象工程呢?

  人类对于工具的迷信从来如此,热衷于新的工具,总是一次又一次相信某些新的技术和方式可以一举解决多年沉疴,希望通过技术的某些改进(当然也可能是划时代的进步,比如互联网)来推动制度的革新。不是不可以,但在进行乐观畅想的同时,很有必要对不那么乐观的历史进行冷静的回顾,那些曾经也被寄予期望的契机,是怎样一次次让人无法遂愿的。不盲目乐观,当然也没有必要完全被悲情操控。对工具的迷信在很大程度上终归会不得要领,人们之所以有信心,其实源自对现实的理性认识和对一种历史必然的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