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第六站:观望=失望——2倍的房价=观望的代价


兔年第六站:观望=失望?

——2倍的房价=观望的代价

 

时间推至2011年,观望还会像过往一样演变成失望吗?年前还不敢妄自下结论,年后我敢就此理论下了。过去,特别是典型的2007年和2009年,一个短暂的观望,之后就要拿2倍的房价成本作为代价了。而今,我还是认为观望之后又是失望!

其实,以前我们对于政策的期望是降房价,而所有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稳定楼市,所以这是一次次的误解。就连最近重庆和上海试点的房产税,以及基本波及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限购令,也不是为降房价而来,而是为了撵走楼市中的炒房人群的。可是,投资者的目标着眼点务必是有潜力升值的区域。比如“算你狠”、“逗你玩”、投资不动产等。而且不动产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产,自然而然地被手中拥有闲钱者所追捧。再说,自古以来有钱就买房产也是国人的传统。

在房价高企的今天,为何投资者还追求房产?关于我国投资渠道的狭窄之说被社会有知之士解释得够多了,在此不作赘述。本文水水想说明两个置业的基本点:一是投资通胀预期是资本选择房产的原因之一;二是供求关系决定房价的起伏。

首先,预期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和心理现象,是人们在进行经济行为活动之前对经济变量的一种估计和主观判断。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预期因素作用和影响的市场。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者投资于资本市场,就是投资于这个市场的未来收益预期。预期作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影响各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作用于投资需求的。

自从调控新政开始,投资需求就骤然降温,甚至一度消失,但是,随着CPI的浮动,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逐步高涨,房地产投资再次成为投资者考虑的方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房地产投资和通胀的关系,在通货膨胀预期主导之下,一个绕不开的投资种类就是房地产投资了。因此,对与居民生活关系更加密切的居住类地产在通胀预期背景下的投资前景。

其次,在新措施推出之前,社会上有很多人都以为楼价是给炒家炒高的,只要能有效地打击炒家,楼市就能恢复健康,楼价亦会恢复至合理水平。但新措施推出后的楼市中的炒家出走的表现,恰恰证明楼市不是被炒起的,而是供求失衡的结果。现实中,春节一过楼市旋即活跃起来,房价稳中有升。此外,炒风的出现是因为炒家看到楼价会升;先要出现楼价上升的客观条件,才能吸引炒家入市。不过,我们的政策往往是倒果为因。所以,事倍功半的现象随处可见,又有些政策出台不久便夭折甚至前功尽弃。

在去年,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依据地根紧缩政策只好表现地缩手缩脚,势必造成未来市场缺货的景象。那么,奇货可居的市场必然显示出恼人的价格。基于以上两点的综合分析:水水推导出未来置业者可能又要付出2倍的置业成本代价换取相同面积的物业看似不正常又很寻常的消费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