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 武广高铁缘何如此火爆?


  2月14日,《长沙晚报》报道“武广半数旅客坐高铁出行”,称今年春运节前15天,武广高铁发送旅客153. 8万人,占武广区段旅客运输总量的53%以上;节后前10天,“两湖”通过铁路返粤旅客人数达到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其中武广高铁运输人数达70万人次,同比增长26%。2月10日,湖南媒体曾报道“长沙高铁南下二等座票已售空,到正月初十才能‘松绑’”。而节前中新社也曾报道“1月29日,武广高铁发送11.8万人,同比增幅达到151%。”

  今年春运,高铁缘何这么火爆?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车次的增加,使武广高铁运量更充足。据了解,去年春运,武广高铁日开行高速动车组33对,40天运输旅客213.2万人,占武广区段旅客运输总量的约31%。而今年春运,武广高铁最高日开行高速动车88对,其中广州南至武汉52对、广州南至长沙南36对,其中不少动车组在高峰时段采用两列动车组“重联”运输,一趟趟和谐号动车组陆地飞翔在武广高铁,最短间隔5分钟一趟,使得武广高铁运能得到全面释放,高铁运力有了质的飞跃。高铁参与春运,不但释放了一定的运输能力保障京广线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而且较好地分流了湖广间的普通列车客流。今年春运的一些高峰日,居然还出现节前广东往武汉、长沙方向普通列车有少量余票、节后湖南往广东普通列车有余票现象(见2月1日人民日报和2月9日长沙晚报),这在往年春运是不可想象的。高铁高密度运行,让广铁春运迎来了真正地“高铁公交化时代”,很大程度上舒缓了“两湖”至广东间的春运“瓶颈”,也使人民群众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是服务的改善,使武广高铁乘坐更方便。高铁的开行,带来了铁路服务形象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为了方便旅客购票,铁路部门首次实现了武广高铁实名制售票及电话订票、自动售票、各代售点网络共享提前预售、刷银联卡购票等多种售票方式,使旅客购票更方便、更快捷。而今年首次投入春运的广珠城际,因与武广高铁在广州南站实现“零换乘”对接,直接打通了珠三角西海岸与“两湖”的通道,成为湘、鄂两地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首选,出现客流“井喷式”增长。据报道,春运期间,广珠城际日开行动车组最高增至49对,日发送旅客逼近10万人次,运营一个月运客已达132万人。同时,从2月6日起,广深线动车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开行,广深线动车组已成为旅客从广州、广州东中转到东莞、深圳等地的首选。“武广”、“广珠”和“广深”的“三联璧合”,使高铁在春运中大放光彩,既纾解了节后春运人流迅速疏导难的问题,又让旅客换乘更方便。

  三是品质的提升,使人民群众更乐于接受。2月11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王阳娟作为一名铁路春运监督员在武广高铁长沙南站巡查时感慨道:“来到这里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干净、温暖、舒适,完全颠覆了我对春运的印象。”的确,随着高铁的发展,铁路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旅客乘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快速、安全、舒适”,不仅使城市的金领、白领喜欢上了高铁,也让更多的外来工首选了高铁。《潇湘晨报》2月9日曾报道:武广高铁长沙南站候车大厅里务工人员占据了旅客的大部分。据估算该站节后探亲返程的上班、务工客流大约占了高铁客流的7成左右。为让农民工兄弟同样能安全、舒适、有尊严地回家,广铁今年还首次开行了10趟农民工高铁返乡专列,广州易玛服装有限公司一位外来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春节最大的心愿是快点回家与家人团聚,高铁专列的开行圆了这个心愿。”

  事实上,正因为高铁的大量投入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不但改变了近三十年“拥挤、肮脏、缓慢”的春运形象,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理念和习惯,使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旅客选择了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舒适地“回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选择和需求,才在春运中表现得非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