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车站新更换的电子显示屏列车时刻表
董宝瑞
今天,贴出2月2日农历除夕——大年三十那天下午,笔者在昌黎火车站售票处顺便拍摄的新更换的列车时刻表照片。
昌黎火车站候车室和售票处的列车时刻表公示,多年来和全国不少地方的车站一样,沿用的是老式标牌,把列车的车次和时间等划表一一列出,倒也一目了然。然而,近些年铁路的客车运营时间换得越来越勤,几乎半年左右一换,有时没有大的改动,也就修修补补,不再重新更换了。今年1月11日,全国铁路又启用新的旅客列车运行图。笔者在1月11日到来时发现,昌黎火车站候车室和售票处的列车时刻表,都换成了电子显示屏,用电子显示屏公示列车车次和到站时刻,及途径站点等。方发现家乡的火车站的列车时刻表公示,也鸟枪换炮,与时俱进了。
昌黎县境的铁路修建较早,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随着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建成而通车。由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扩建而成的津榆铁路,横贯昌黎县全境,境内线长51.6公里,沿途相继设有朱各庄、石门、安山、后封台、昌黎、张家庄等6个车站。1911年(民国元年),扩建成北京至奉天(沈阳)的铁路交通干线的津榆铁路,正式更名为京奉铁路;1921年(民国十年),京奉铁路由单线改复线运行;1928年至1929年,北京市改称北平特别市,奉天市改称沈阳市,奉天省改为辽宁省,京奉铁路更名为北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北宁铁路改称京沈铁路(关内段曾称京山铁路),今称京哈(北京—哈尔滨)铁路。京哈铁路在昌黎县境内现有5个车站(石门车站在新中国成立后划到卢龙县境内),其中昌黎车站位于昌黎县城南关,为京哈铁路线上的三等站,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朱各庄车站位于昌黎县城西偏北30.5公里处,为京哈铁路线上的四等站,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九龙山车站位于昌黎县城西15公里处,为京哈铁路线上的四等站,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位于安山街而名“安山车站”,1960年3月因与鞍山车站同音,以地处九龙山南麓更名“九龙山车站”;后封台车站位于昌黎县城西8.5公里处,为京哈铁路线上的四等站,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张家庄车站位于昌黎县城东北偏南6.5公里处,为京哈铁路线上的四等站,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
多年来,昌黎县境内的铁路运输主要由5个车站承办,其中昌黎站为客货三等站,朱各庄站为货运三等站、客运四等站,九龙山、后封台两站为客货运四等站;张家庄原为客货四等站,近些年由于主要运输物资——砂石资源逐年减少,已于1997年停办客货运输业务。
昌黎境内各车站的客运列车,主要为经行列车。昌黎车站的旅客列车,1958—1968年每日通过停车的快车有22列,慢车有18列;1968—1978年每日通过停车的快车有38列,慢车有12列;1978—1985年每日通过停车的快车有56列,慢车有6列。朱各庄、九龙山、后封台、张家庄等车站主要为慢车站,有个别快车停站。近些年,快车车次逐渐增加,慢车车次大大压缩,旅客的运转效率和速度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昌黎车站日停车的列数,到2005年为41列,多为快车,并有特别快车停车;普慢客车仅剩有唐山至秦皇岛的2列(另有昌黎至秦皇岛的铁路通勤车早、晚往返运行)。
长期以来,火车为本地区旅客出行首选交通工具。近20多年来,随着公路客运的逐年发展,铁路客运逐年分流。1986年,昌黎县境各车站的年客流为210万人次左右,到2002年减至146万人次左右。
如今,根据昌黎车站新公布的列车时刻表,昌黎车站有58趟列车运营线路经过,其中上行(西行)21列,下行(东行)37列,而朱各庄、后封台、张家庄等车站,连慢车也不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