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企业责任,不仅是个标榜的过程
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2-20
日前,苹果公司在其网站上公布《2010年供应商责任报告》,首度公开承认其中国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员工中有137名工人因污染致健康遭受不利影响。而此时,距离事情发生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该跨国企业一直对此事采取回避的态度。(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尽管对于苹果公司的此番表态,有长期倾力关注该事件的民间组织表示欢迎,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让人们感到些许欣慰。两年时间,民间组织揪住不放,而当事企业却是一个劲地罔顾左右,更何况受害者所失去的和他们应该得到的,反差还是太大。在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悲催拉锯中,“企业社会责任”之类的道德标榜,已然崩塌。那个有缺口的苹果,确实诱人,但又是什么让它变得开始要命?(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2008年,苹果在苏州的供应商联建科技有工人出现中毒症状,后被鉴定为“正己烷中毒”。这一事件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当然是一次关涉企业形象的负面冲击,但哪怕再负面的事由也还有它截然不同的应对之法。遗憾的是,苹果公司选择了逃避。针对同一个事件,苹果曾以拒绝透露供应链信息为名做过百般抵赖的消极回应,甚至要求环保组织自己“提供证据”来证明联建与苹果公司的供货关系。哪怕是此次的“首度公开承认”,也被民间组织评价为“轻描淡写和含糊其辞”。这不是有意苛求个案的当事公司,只是几乎已经不再抱有多少希望的公众,也只能如此表露各自的不满了。
能要求什么?道歉吗?还是赔偿?底线道德不再被遵守,那么任何哪怕再基础的标准和要求都可以被肆意突破,不带丝毫悔意。哪怕是对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在此次丑闻中的不堪作为,甚至也可以从一些特别的思路出发来表达欣慰。比如他们没有明目张胆地打压那些寻求媒体帮助、发布公开信的受害者,比如受害工人被补发了工资,得到了基本的医药费和伙食费。这应该算什么?补偿吗?还是良心发现?代价实在好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比今天的所见还要让人胆寒,这才是个案背后更大的心酸。现实告诉人们,那些站出来表达不满的员工,如果在其他的个案中会遭遇更多的不公待遇。尽管,苹果公司的报告中赫然写着“大部分工人已返回该工厂工作”,而正是这同一拨人正遭遇着不签署免责协议便拿不到伤残赔偿金的对待,他们选择签了协议,然后拿钱走人。
只是因为,其他的企业比这个做得更差、更糟吗?谁在培育这样一块卑劣的企业生存土壤?不限于本次事件的各类负面调查中,与民间组织不遗余力地揭露形成极大反差的,恰恰是一直沉默不语的监管部门,这原本更应该是后者的法定职责。该出手时畏首畏尾,因为权力所要面对的,可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是哪怕开出多少优惠条件都要留下来的招商政绩。曾经收治中毒工人的苏州当地医院,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选择了缄默?内中玄机,值得追问。(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作为知名跨国企业的苹果公司,在这次员工中毒事件中的不堪表现,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它曾经的那些承诺有多重要:什么是“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如何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因为信守企业责任,从来就不仅仅只是标榜。(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欢迎回应:[email protected] 南都网:www.nddaily.com